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他山之石
 
犹太人四千年
发布时间: 2021/8/13日    【字体:
作者:保罗•约翰逊
关键词:  《犹太人四千年 》 犹太人 犹太教  
 
 
文摘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或许是最有创新精神的犹太人,他厌恶几乎一切形式的“现代主义”,尤其鄙视现代艺术,指责那些创作者“视力有先天缺陷”。他喜欢自己收集的古代埃及、中国、希腊和罗马的雕像,他坐在书桌前,周围摆满了这些东西,就像亚伯拉罕和他的神像,但是这些雕像没有一个是早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和利伯曼一样,弗洛伊德每天、每星期、每月,甚至每年都有严格的生活规律,因此,早上8 点至下午1 点接待病人,1 点至2 点是午餐时间,这是正餐,必须准时,下午2 点至3 点是保健散步(天气不好时以及晚年他在宽敞的家庭公寓各处散步),接着是下午3 点到4 点的诊疗时间,然后接待病人,晚餐后再次保健散步,然后写作到凌晨1 点。每个星期的日程也同样有规律:每隔一周的星期二参加“圣约之子会”的会议;星期三是他的专业团体;星期四和星期六晚上到大学讲课,星期六上课结束后进行唯一一次娱乐活动—4 个人玩塔罗克纸牌,星期天上午探望母亲。门徒想要见他需要预约,不然就在他经常散步经过的某个地方等他。他不让他的女儿接受教育或出去工作,而是把她们留在家里培养成淑女,让她们做女红、画水彩画、弹钢琴,弗洛伊德采用家长制的做法管理他的大家庭,并没有将自己的理论放在家庭和家人身上实践。弗洛伊德是长子,母亲非常强势,他和母亲两人对他的5个妹妹颐指气使,后来他的妻子也对他百依百顺。生活上她为他包办一切,甚至帮他挤好牙膏,就像旧时期的贴身仆人。他从不和妻子探讨他的想法,妻子私下里总说:“女人都会有这些问题,但是不需要用什么精神分析来克服这些问题。过了更年期,她们就会更安静、更顺从了。”他的思想也不用在孩子身上,他让儿子跟家庭医生学习了解性知识。他自己的行为总是极其正派。
 
这里探讨弗洛伊德不仅因为他具有巨大的内在重要性,更是因为他的研究工作一再地呼应了犹太精神和犹太历史中的许多伟大主题。事实上,他身上有最典型的犹太人特征。弗洛伊德不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更不用说他会相信《托拉》。他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集体的癔症,他的全部作品都倾向于表示宗教信仰(及其他信仰)完全是人类的发明。关于他对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的掌握,证据有些出入,他接受的不是犹太教,而是欧洲的古典教育和科学教育;他的德语写得非常好,他的写作风格为他赢得了歌德奖。但是他的父母均是来自信仰哈西德派的加利西亚,他母亲来自布罗迪,一个信奉极端哈西德派的城市。他的几个孩子中没有一人改宗或与非犹太人结婚(儿子欧内斯特还成了犹太复国主义者)。他本人一向同情犹太人,他在生前的最后10年都宣称自己既不是奥地利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犹太人。他认识赫茨尔, 而且对他心怀敬意,他的著作译成希伯来语或意第绪语时,他从不收取版税。他的传记作家欧内斯特·琼斯写道,他“认为自己是地地道道的犹太人……他很少有朋友不是犹太人”。当他的研究发现影响了他的声望时,他求助的是“圣约之子会”,正如他后来解释的那样:“在我遭遇孤立的时候,我的内心渴望出现一群经过特别挑选的、思想高超的人,他们不会在意我曾经的恣意妄为,愿意友好地接纳我……你们原是犹太人对我来说只会更好,因为我原本也是犹太人。我一向认为,否认这一点不仅无耻而且绝对愚蠢。”
 
然而,弗洛伊德回归本源并不只是为了寻求安慰。他认为犹太精神具有伟大的力量。“如果不把儿子作为犹太人来培养,”他对马克斯·格拉夫说,“你就夺走了他获取力量的来源,这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但是犹太人不仅拥有无限的力量——这是备受弗洛伊德欣赏的一个品质,而且还非常重视思想,这在他看来更为重要,“我们通过思想保持团结,”他写道,“因为思想, 我们的民族才能延续到今天。”他相信犹太人的权威政体,即思想的最高权威,并说雅布奈学院“于我而言一向是我们犹太历史最有意义的一种表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横空出世,让他从内科医生到心理治疗师的身份发生转变,这有点类似改宗的味道,而且是犹太人改宗的那种味道。他在35 岁左右之前是一名医学家,后来突然之间就对传统医学失去了兴趣。犹太人的传统向来是人到中年开始显出对神秘事物的兴趣。迈蒙尼德虽然是个理性主义者,但是他也同意这样的观点:他也是到中年以后才治疗精神病例。36岁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年龄,如美名大师托夫36岁那年开始出道。实际上,欧内斯特·琼斯将1887年年末,即弗洛伊德31岁那年,至1892年《一例成功的催眠治疗》的发表—那年他正好36岁,确定为他的“蛰伏期”。不过弗洛伊德本人却将这个时间往后挪了3年,他相信科学发现就是突然发生的奇迹。他说应该在自己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梦的房子里竖一块大理石板,石板上应该这么写:“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博士于1895年7月24日在这里揭开了梦的秘密。”琼斯认为弗洛伊德在做出这个发现之前先有性格上的变化。现在我们知道,从这时候起,弗洛伊德就在完全重新诠释人类应该如何看待自己。按琼斯的话来说,他是在探索“人为何如此这一宏大问题”的答案,“人的内在本质的奥秘”这一终极目标。
 
这从本质来说也是宗教探索。和所有新宗教创始人的做法一样,弗洛伊德也很快就疏远了以前的同人。“他在新的事业中每走一步都会让他的同事觉得更加陌生了一些。他们已看不出他在医学研究上扎扎实实、硕果累累的那些年和他新的兴趣和方法之间有任何关联。”思想的火花渐渐绽放,形成一套全新的信仰。“起初只是精神病理学中一条小小的线索,”他的同事汉斯·萨克斯写道,“但是在一个具有独创精神的人专注执着、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这几个小小的线索渐渐发展,最终形成心理学、人类文明,乃至所有有机体发展的一个基本概念。”
 
毋庸置疑,弗洛伊德具有宗教创始人,或者说异教创始人般的劲头。“因为我原本是犹太人,”他说,“我可以不受许多偏见的影响,若是别人,这些偏见就会影响他们发挥才能。”他又这样说,“我经常感受到自己已经继承了我们的先辈为保卫他们的圣殿所具备的那种蔑视一切的全部激情;因而,我可以为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心甘情愿地献出我的一生。”他曾对友人威廉· 菲利斯吐露,他不是科学家、实验家,甚至也不是观察者,而是一个行动者:“从性格上说,我只是一个征服者、一个冒险家……我有此类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好奇心、胆魄和坚忍的意志。”在他的心里,是摩西创立了犹太教,而不是亚伯拉罕,他深深折服于这位伟大的立法者,位于罗马的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尤其让他痴迷:“1913年9月那孤独的3个星期里,我每天都来到教堂,在雕像前面仔细地观察、测量、描绘,直至我对它有了真正的理解。”他还将自己比作约瑟,那个做梦的人、说预言的人,总是喜欢说,会解梦的人都成了亚历山大大帝最重要的谋士。
 
前言
 
  我为何要写一本犹太人的历史?原因有四。
 
  首先,纯粹是出于好奇心。在写作《基督教史》期间,我平生次意识到犹太教对基督教有巨大影响。与我一直以来学习和产生的认识不同,并不是 《新约》代替了《旧约》,而是基督教对一种古老形式的一神论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然不同的宗教,但保留了其中不少道德和教条神学、礼拜仪式、制度,以及对于祖先的基本概念。于是,我决定,如果有机会,我要写写这个创造出我的信仰的民族,沿着他们的历史长河探源溯流,寻找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并对于他们的作用和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当今世界,犹太人倾向被看作古代的一个独立种族,他们在《圣经》中留下了记录,接下来过着长达好几个世纪不见天日的生活,终于等到拨云见日,却又惨遭纳粹屠杀,后终于在备受争议和八方受敌中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然而,这些只是一些突出的插曲,我希望能够将它们串联起来,发现并研究其中缺失的部分,将其整合,从而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原因之二在于犹太人漫长的历史跨度让我感到兴奋。从亚伯拉罕至今,将近四千年的时光跨越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四分之三以上。作为历史学家,我相信连贯性,并从追溯连贯性中获得乐趣。与几乎所有现存的其他民族相比,犹太人更早地形成了具体且有区分性的身份认同。在骇人听闻的逆境中,他们将这种身份认同保持至今。
 
  这种非凡的忍耐力源自何处?让犹太人与众不同并保持为同一类人的那种强烈信念的特殊力量是什么?这个民族的延续能力是由于它的一成不变,还是它的适应能力,或者两种均有呢?这些是需要全心投入的重要主题。
 
  原因之三则在于犹太人的历史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涉及广阔的地域。犹太人已经融入许多社会当中并在其中留下了他们的印记。
 
  撰写一部犹太人历史几乎就是撰写一部世界历史,只不过是从非常独特的角度来写罢了,也是从一个博学智慧的受难者的视角来看待的世界历史。因此,把握犹太人眼中的历史可以产生富有启发性的深刻见解。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身处纳粹监狱的时候也同样注意到了这点。1942 年,他写道:“我们已经学会如何自下而上,如何从那些被排斥、被怀疑、被虐待、被压迫、被歧视却无能为力的人,简言之就是从那些受苦受难的人的视角看待世界历史上的那些重大事件。” 他发现那是“一段无比宝贵的经历”。
 
 
  这位历史学家在讲述犹太人的故事时也发现了另一种价值:它为历史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受压迫者的史实得以呈现在人们面前。
 
  最后,借助于对将近四千年历史的研究,这本书让我有机会重新客观地思考所有人类问题中难解的疑惑:我们究竟为何存在?
 
  历史仅仅是一连串加在一起毫无意义的事件吗?人类历史与蚂蚁的历史在道德上是否没什么根本差别?或者,是否存在一个天定的计划,而我们人类是这个计划足够谦卑的代理人?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像犹太人那样始终坚定地秉持:历史自有其目的,人类自有其命运。
 
在犹太人群体形成的初期,他们就相信自己已经察觉了神对人类作出的安排,而他们就是这种安排的引领者。他们不厌其详地制定了自己的角色。面对非人的磨难时,他们凭借艰苦卓绝的毅力坚持这种信念。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相信这一点,另一些人则将其转变为普罗米修斯式的努力,用纯粹的人类手段改善我们的环境。犹太人的设想成为许多类似的人类伟大设计的样板,不管这些设计是来自神还是来自人。在给人类以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的长期努力中,犹太人是中流砥柱。他们的历史能否说明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还是这只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徒劳无功?我希望,下面的讲述,即我自己的探究结果,可以帮助读者自己来回答这些问题。
 
犹太人四千年(上下册)
作者:【英】保罗·约翰逊 著,世中文化出品
 
目录:
 
上册
推荐序 /001
致 谢 /005
前 言 /007
第一章 以色列人 /001
犹太人是历史上最顽强的民族。希伯伦(Hebron)的存在就是证明。这座城市坐落于耶路撒冷以南20英里的朱迪亚山脉海拔3 000英尺处。麦比拉洞(Cave of Machpelah)里有着犹太列祖的墓冢。
第二章 犹太教 /119
在公元前597年被迫流亡到巴比伦的第一批犹太精英中,有一位年长而博学的祭司,叫以西结。以西结的妻子死于最后的围城之战,他孤身一人流落异邦,生活在巴比伦附近的迦巴鲁河边,最后孤独地客死异乡。
第三章 权威政体 /255
1168年,一位观察力非凡的西班牙犹太旅行者—或许是一位珠宝商—造访宏伟的拜占庭都城君士坦丁堡。若不是他写了一本关于1159—1172 年他在地中海北部和中东多地旅行的《游记》(Book of Travels ),我们对这位图德拉的本杰明几乎一无所知。
第四章 犹太隔都 / 357
塞法迪犹太人大规模离散——1492年从西班牙被驱逐,1497 年从葡萄牙被驱逐——让各地的犹太人开始流动起来,因为大批难民的到来通常会引发进一步的驱逐。许多几近赤贫的犹太人,因为不得进入原本就禁止犹太人入内的城市,无奈沦落为游走的小贩。
下册
第五章 解 放 /479
1817年7月31日,少年老成的12岁男孩本杰明·迪斯雷利在西姆布莱毕牧师的主持下,在霍本的圣安德鲁教堂接受了英国国教洗礼,男孩的父亲艾萨克·迪斯雷利和贝维斯马克斯犹太会堂之间的一场争执画上了句号。他们所争的是一个涉及犹太人的重要准则。
第六章 大屠杀 /641
1914年11月9日,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思在伦敦市政厅的一次演讲中宣称:“土耳其帝国正在自取灭亡。”德国对土耳其的示好导致德皇威廉二世放弃了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积极支持,这种示好最终获得了成功。苏丹已经将自己托付于德国的胜利,即将对英国发动一场圣战。
第七章 锡 安 /779
大屠杀和新锡安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600万犹太人被杀是促成以色列这个国家建立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点符合通过受难救赎的信念,而这个信念是犹太人古老而强大的历史动力。数以千计虔诚的犹太人在被赶进毒气室的时候唱着他们的信经,因为他们相信犹太人承受的惩罚是上帝的作为,而且本身就证明他选中了他们,希特
勒和党卫军只是这个过程的代理人罢了。
结 语 / 861
术语表 / 865
注 释 / 871
索 引 / 941
 
叙拉古之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众神降临之前:在沉默中重现的印度河文明
       下一篇文章: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