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千米深山送棉被
发布时间: 2021/9/17日    【字体:
作者:觉悟号
关键词:  寺庙 棉被  
 
 
惟愿师父们精进修行时,不再受冻!
 
山中无岁月,暑尽寒将至
 
9月初“秋老虎”尚饶有兴致
 
山里的温度已近初冬了
 
僧人们不为所扰
 
依旧坚持修行
 
他们或坐山洞,或栖茅棚
 
甚至从未考虑在这物质匮乏的道场
 
将如何抵御冬季寒冷的侵袭……
 
为山中修行的僧人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01被褥发硬,多年不曾更换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雨后渐凉,当人们纷纷打开衣柜,拿出靓丽的风衣、毛衫及围巾时,可曾想到,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日渐肃杀的秋风中,却仍然衣衫单薄。
 
他们是远离都市喧嚣,安住深山道场清净修行的僧人们。
 
雨打窗棂的秋夜,当我们盖着温暖的棉被,安然入睡时,却不知,他们竟是如此应对寒冷的——
 
把厚僧衣搭在薄被上,为防止衣服滑落,就采用“吉祥卧”的姿势,保持一个睡姿。
 
可早上醒来,还是受凉了,衣服不知何时掉在了地上,甚至,夜里他们也常被冻醒。
 
据了解,很多寺庙,被褥多年不曾更换过,要么棉絮发硬,不再保暖;要么破旧不堪,缝缝补补仍在使用。
 
寺庙的义工师兄说,师父们的衣服更是破旧,毛衣脱线了还在穿,僧衣破了补,补了又破。小编曾见过一位老师父的僧袜,补丁一层又一层,已完全看不出本来面目。
 
可,面对居士们供养的僧衣僧鞋,师父们却说:“我够穿了,还是送给更需要的人吧!”
 
02冬天屋内似冰窖,师父披着棉被诵经
 
在偏僻的山野间,散落着更小、更清寂的寺庙。有的只有一僧,十分简陋。
 
去年至今,疫情多次反复,寺门也随之多次关闭,原本就经济窘迫的小庙,香火沉寂,几乎没有收入,生活也更加艰难。
 
师父们却乐观地说:“疫情期间,正好关门用功,为大众祈福。”
 
可,短暂的秋天后面,是漫长的冬天,很多师父没钱添置保暖衣物和取暖设施,单薄的僧衣,根本无法抵御严寒。
 
还记得,一位年轻僧人给我们分享的经历:
 
一次他上山拜访一位老师父。进屋后,看到师父正披着棉被诵经。环顾那间僧舍,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犹如冰窟,年轻僧人终于无法忍受,跑到车上,打开空调取暖,内心一阵酸楚,他终于明白,为何那么多出家人上年纪后,常患风湿性关节病了。
 
据一线的义工们反馈,目前很多小道场,急需冬天保暖物资,棉衣,被子,加厚加绒的僧鞋……
 
03山僧的真实日常
 
悬崖边,一僧,一狗,一杖
 
苍穹下,群山连绵,云海茫茫
 
深山的冬天,云雾缭绕,
 
雪后银装素裹,玉树琼花
 
可,大雪覆盖的不仅仅是美丽的亭台
 
还有,大山深处,山僧的栖身修行之地
 
这里,是真正的寒舍,没电没水,漏风漏雨。大雪封山后,连食物都极为匮乏,而蚀骨的寒冷,才是最大的挑战,如果没有坚固的道心,一般人实难忍受!
 
在这里,任何物质的享受与他们无缘,他们怀着赤子之心,回归天地自然,完完全全地面对自己,面对内心。苦与乐,寒与热,一切皆修行。
 
有条件的,就开荒耕种,自酿咸菜;没条件的,就采摘山里的野果野菜果腹。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诵经、念佛、打坐。有的足不出户,长期闭关。
 
这种状况,刷新了我们对隐修生活的认知,但于师父们而言,这是一份回归自然的简朴,淡化了对物质的依赖后,他们内心充盈。
 
虽然在师父们的脸上,丝毫看不出悲苦,但居士们实在于心不忍,于是,就有了一批自发进山送物资的义工。这些真实的图片和场景,正是通过他们,才得以呈现。
 
04一线义工:爬山涉水,一步一滑
 
笑师兄参与供僧已经9年,为山僧送物资2年。
 
无论酷暑还是寒冬,他和师兄们一起,都常常背着高过头顶的大包,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最初经常受伤,到现在,积累了丰富经验,即使大雪纷飞,也照常能够进山送物资。
 
从最初偶尔参与供僧,到如今建立库房,发愿长期护持苦行僧。
 
从最初的激情澎湃,认为“我”在行善,到如今的内心平静,觉得这就是自己本该做的事,不值得去说。
 
一线的师兄们,在这一次次的送物资磨练中,内心一点点发生着蜕变。
 
他们说:“希望通过这样的坚持,让光芒照进来,温暖彼此。我们会持续做下去,不断发掘更多僧人的需要,让更多条件艰苦的师父得到护持。”
 
今年,他们希望更多人支持僧伽医养的项目,为山里的师父们多送些御寒物资。
 
“很需要棉披风,方便师父们打坐、诵经时暖身。还有热水袋,山里没电,可以烧热水灌到里面取暖,还有棉衣、棉帽、围脖等防潮御寒物资都需要。”
 
笑师兄说,师父们生活简朴,需要的都是这些基本的取暖用品。
 
05为了不让师父们受冻,今年提前筹备
 
从2018年起,僧伽医养团队每年都会为贫困僧伽送出一批御寒保暖物资。
 
去年,《御寒物资申请表》发出后,短短时间,便收到了来自五湖四海各小道场师父的申请,经认真审核,僧伽团队共确定了230个寺院,1994位僧伽,按照师父们优先选择的物资进行安排,向478位僧伽提供了电热毯,向1516位僧伽提供了棉被。
 
但我们做的太有限了,如果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我们希望能覆盖到更多的贫困僧伽。
 
根据往年经验,如果等到冬天严寒到来时,再发起项目,一则,师父们要忍受严寒,原本就羸弱的身体,怎堪再受冻?二则,严冬季节,山路湿滑,一线的义工师兄们送物资时太艰险,后方的伙伴们实在于心不忍。三则,受“拉尼娜”影响,去年出现60年最寒冷冬季,今年是否仍会出现极寒天气,还无法确定。
 
因此,我们决定,今年提前筹备,争取赶在深秋霜降到来前,把保暖御寒物资送达师父们手中。
 
这一计划,得到了一线师兄们的赞同,他们说,深山早晚温差大,即便是刚立秋不久,晚上已经冷飕飕了。
 
加上今年疫情形势严峻,有不少道场再次关闭山门,包括一些偏僻小道场,也做好了长期闭关的准备。今冬,物资匮乏的师父们,该如何应对凛冽的寒风,冰冻的雨雪?
 
希望我们早日筹够善款,把御寒物资尽快送达,让师父们精进修行时,不再受冻!愿大家的关爱,能温暖他们的身,与心!
 
在佛教中,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在家信众以供僧功德,能够福慧增长,种下出世因缘。
 
凤凰网佛教总编崔明晨、灵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文等知名居士,自2018年共同发起“僧伽医养计划”,至今已经三年,值此99公益日活动之际,希望集结一切善的力量,助力偏远地区及灾区寺院、法师,以获得生活所需,修行后顾无忧。
 
觉悟号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游走在上帝与凯撒之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政教关系研究 \李松锋 李树忠
宗教作为美国的立国基础,在美国一直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世俗政权的联邦政府如何…
 
16-17世纪葡萄牙殖民当局以及教会在印度果阿推行的强迫性宗教改宗运动的历史 \顾卫民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16-17世纪葡属印度殖民地当局与天主教会当局的强迫性宗教改宗运动,…
 
宗教团体合法性重建——以南京马家街道场为例 \谢燕清
摘要:通过建立净空派道场,南京净空派信众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但获得体制承认还需努…
 
默示信托理论下的寺庙财产权利限制 \吴昭军
摘要:《民法总则》将寺庙列为非营利法人,《宗教事务条例》亦规定寺庙财产不得"转让、…
 
调适与冲突:农民的宗教信仰与秩序建构 ——以河北省寨西店村天主教教民的日常生活为例 \侯婷婷
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给予信仰者强烈的认同感,并成为…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9.5 国际慈善日 特蕾莎修女!
       下一篇文章:凌晨3点,我们肩披星辰奔向终南山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