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灵宝经叙事中的功能性人物研究
发布时间: 2021/11/19日    【字体:
作者:王皓月
关键词:  灵宝经; 道教神灵; 叙事学; 功能性人物  
 
 
摘要
 
迄今关于灵宝经的神灵研究,关注的重点集中于神灵的由来、地位的高下以及相互关系,对于这些神灵分类则一般笼统地分为主神和辅神。这种研究视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说明整个神灵体系的构成方式,也没有基于神灵在不同经典之中发挥的功能不同而进行具体分析。灵宝经的叙事都以授经、宣教为中心情节,人物服从情节,人物的功能性特征非常明显。在参考叙事学功能性人物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灵宝经的功能性人物主要有六类,分别为传经者、受经者、陪同者、辅助者、朝觐者、巡视者。从功能性人物的角度,我们可以进一步对灵宝经的叙事有更深入更准确的理解。
 
一、序言
 
刘宋天师道道士陆修静所整理的《灵宝经目》之中所载的灵宝经一般被学界称为“古灵宝经”,而这批“古灵宝经”又被基本分为两大类,有的称为“元始旧经”和“仙公新经”,有的称为元始系灵宝经和仙公系灵宝经。无论是哪一种分类方法,都以元始天尊和葛仙公这两个人物为分类基准。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元始天尊和葛仙公代表了不同授经时期和传授谱系,对灵宝经之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我们了解灵宝经的神学叙事有重要的意义。
 
迄今关于灵宝经神格的究成果不少,而关注的重点都是神格的由来、地位的高下以及相互关系,对于经典之中神格分类则笼统地分为主神和辅神。代表性的成果如王承文、刘屹曾分别深入讨论过作为灵宝经主神的元始天尊,以及葛仙公、张天师等[1],谢世维就天真皇人、太极真人等神格的由来和谱系进行研究[2],日本学者神塚淑子则对元始天尊(及左右玄真人)、天真皇人、葛仙公的本行故事进行了研究[3]。虽然对上述灵宝经中的几个重要神格已经有比较深入的讨论,但这种视角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只关注了有限的几个神格,没有全面涵盖灵宝经的神格体系,也不能基于神格在不同经典之中发挥的功能不同而进行具体分析。特别是主神和辅神的区分依据是什么?跟叙事中的主角和配角有什么样的区别?究竟是神格的地位高低?还是其在经典叙事之中作用的大小?抑或是出现频率的高低?其实无论哪个标准,都存在缺陷,所以不能仅简单地以主神和辅神的分类方法对灵宝经中的神格进行分类讨论。
 
对于灵宝经而言,其最基本的叙事内容为授经、宣教,此类情节本质上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叙事中出现的人物和传授的内容。我们发现,不同的灵宝经之间存在重复的授经内容,如戒律、法术、仪式等,甚至引发了新旧经到底谁引用谁的争论。也因此,授经故事的参与人物成为区别不同授经故事的主要标志。
 
《灵宝经目》中最早成书的《太上灵宝五符序》是序经仪结构,经典的序为叙事,之后的经(灵宝五符等)和仪(授度仪)相对独立。而在其后于东晋末刘宋初成书的灵宝经大多受到了佛经的影响,广泛采取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三分结构[4],这样整部经典都成为一个整体的叙事,如果没有了人物,那么授经的行动就无法实现,记录授经过程的经典也就不能成立。
 
尽管人物对于灵宝经十分重要,而且灵宝经中的元始天尊、葛仙公等人物被后世道教作为信仰的对象,但是就灵宝经的叙事而言,这些神格在神圣性之外可以被视为功能性人物。在形式主义者和结构主义者看来,叙事中的人物是情节产生的,他们的作用在于功能性,我们不能将之视为真实的人物。叙事学讨论人物之时,也不应将焦点集中于人物的精神心理层面,而应看人物的行动,脱离了情节的人物是不存在的。如果说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研究,认为情节是用来塑造人物的,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情节如何服务于人物的”,那么形式主义者和结构主义者则关注“人物是如何为情节服务的”。
 
对于小说的叙事而言,人物和情节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叙述者通过情节展示了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的小说更侧重于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因此就小说而言不能简单断定人物就是功能性的。但就灵宝经而言,一切都围绕授经、宣教的情节,人物服从情节,人物本身的性格和心理等几乎完全没有涉及,这样来看这些人物的功能性特征更为明显。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灵宝经人物的功能性,而本文以下将对灵宝经人物功能类型进行分类,并举例分析。
 
二、灵宝经叙事的六种人物功能类型
 
20世纪之后叙事学兴起,其人物观认为人物全部的存在意义都在文本之中,不存在独立于文本的人物,人物是从属于情节、事件的行动者。事实上,这种观点早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之中就已经存在。亚里士多德提出悲剧有六个成分,“六个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他们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而是在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也就是说,悲剧的本质不在于人,而在于事件,人只是恰好为表现悲剧性事件而存在的。
 
苏联民俗学家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1895—1970)于1928年出版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被视为20世纪形式主义思潮的重要推手。他通过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分析指出,故事人物及其行动是多变的,而故事的基本单位不应该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行动功能,他还分析了俄国一百多个童话故事,归纳出总共7种角色和31种的行动功能,认为这些行动功能才是构成故事情节的不变因素。这七种叙事角色分别是:坏人、神助、帮助者、公主、派遣者、英雄和假英雄。
 
而结构主义叙事学代表人物之一的立陶宛语言学家格雷玛斯(Greimas,1917—1992)认为普洛普的人物类型划分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了“行动元”(actant)理论,认为叙事之中存在六个“行动元”,即主体和客体;发送者和接收者;帮助者和反对者。主体是追求某一目标的行动者,客体是其追求的目标;发送者支持主体实现意图,接受者是承受主体行动者;帮助者通过协助主体实现目的,反对者是主体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阻挠者或者竞争者。行动元不等同于角色,两者都可以不但包括人(作品人物或角色),也可以包括无生命的物体和抽象概念。
 
在参考普洛普和格雷玛斯人物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对灵宝经的人物进行分类。因为灵宝经主要叙事内容都是神格传授经典,所以行动元并不复杂,这个叙事之中也没有出现反对者,所以我们可以用类似普洛普的方法进行分类。灵宝经多数属于镶嵌式结构,很多经典是“大经”套“小经”的结构,人间存世经典记载的是神格传授天上经典的内容和过程。这样的话,灵宝经叙事人物主要有六类,分别为传经者、受经者、陪同者、辅助者、朝觐者、巡视者。当然,人物的功能在不同经典之中是有所变化的,同样一个神格,在这部经典之中是受经者,在另一部经典之中就是传经者,在这部经典之中是陪同者,在另一部经典之中可能就是受经者。所以这让我们必须具体分析每一部经典之中功能人物的设置。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元始天尊是灵宝经中最高神格,所以一部经典之中只要出现元始天尊,那元始天尊就是该经典之中所谓的“主神”。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非常不严谨的,因为元始天尊在不同经典之中的功能是不同的,在有的经典叙事之中甚至不是主要人物,只是偶尔提及而已。
 
而且,具有镶嵌式结构的灵宝经具有不同的叙事层次,外部层次又称为第一层次,指代包容整个作品的故事,内部层次又称第二层次,为故事中的故事,指代故事人物讲述的故事、回忆、梦境等,在一部经典的不同的叙事层次之中,也存在不同的功能性人物。例如,在第一叙事层次之中,太上道君向真人传授经典,那么在这个叙事层次之中太上道君是传教者,真人就是受教者,而太上道君在传授之时又说了当年元始天尊先自己传经的经过,那么在这个叙事层次之中元始天尊又成为了传经者,太上道君又成为了受经者。这样来看,在讨论某部经典的功能性人物之时,也要有意识地结合叙事的层次,这样才能避免混淆。
 
三、灵宝经所见功能性人物举例
 
(一)传经者与受经者
 
元始系灵宝经之所以称元始系,就因为元始天尊是此系列经典的传经者。天宫的元始旧经于龙汉成书,元始天尊与高上玉帝共同撰写这些经典。如元始系灵宝经的《太上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之中,可见:
 
(元始)天尊言:我昔龙汉之年,与元始天王、高上玉帝,同于此土遇灵宝真文,出于浮罗空山之上。凤凰孔雀、金翅群鸟,飞翔其巅。须央之顷,忽有五色光明,洞照一土,幽隐并见。我于空山之上,演出真文,撰十部妙经,始于此土出法度人,欲令法音流化后生。[5]
 
据此,元始天尊作为元始旧经(十部妙经)的撰写者,其后也承担了传经者的身份。
 
元始系灵宝经之中,元始天尊是最主要的传经者,少数经典可见由太上道君传经,但经中内容也与元始天尊关系密切,这些内容原本也是元始天尊传给太上道君的。而元始天尊传经的受经者又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受经者是太上道君;二是受经者为上智童子等其他人物。
 
元始系灵宝经之中,太上道君是元始天尊传教最主要的受经者,但其原因又是什么呢?元始系灵宝经的《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文书P.3022V)开篇记载十方大圣至真尊神向太上道君提问:“天尊是何劫生,值遇真文,得今太上之任?”此处天尊指太上道君,这是在问太上道君与灵宝经的因缘。而太上道君说自己随劫生死,一直与灵宝经同出,元始天尊因为我与灵宝经的因缘,所以赐其“太上”的称号,掌管玄都玉京山,太上道君也以灵宝经世世不断度人。值得注意的是,在元始系灵宝经之中,元始天尊多数在第一层叙事之中担任传经者,而在这部经典之中,在太上道君讲述的五老帝君本行因缘故事之中,出现了元始天尊向东方帝君传授《灵宝青帝玉篇》的内容,这属于第二层叙事,在这个叙事层次之中元始天尊成为了传经者,东方帝君成为受经者。
 
关于元始天尊在第一层叙事之中担任传经者角色的情况,我们可以看一下陆修静《灵宝经目》所载第一部经典《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其中传经者为元始天尊,受经者为太上道君等。这部经典之中记载,太上大道君和高上玉帝、十方至真到紫微宫拜访元始天尊,请求传授《元始灵宝赤书玉篇真文》,元始天尊说不能轻易传授,然后太上道君等神格斋戒三月才去灵都宫求经,求得经典之后再次拜访元始天尊询问禁戒之仪。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元始天尊没有直接立刻出示经典,但是太上道君等向元始天尊求经,显然说明元始天尊负责经典的传授事宜。此外,受经者除了太上道君,还有高上玉帝和十方至真,但高上玉帝是与元始天尊一同撰写元始旧经的,再次来求经的意义不大,十方至真在经典之中更是属于随同性质的人物,所以二者应该是陪同作为主要受经者的太上道君拜访元始天尊的。
 
元始系灵宝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开篇为其序分,记载的是太上道君礼问元始天尊智慧宿命罪根,元始天尊因此授太上道君《智慧罪根上品戒经》之经过。其中的传经者和受经者明显就是元始天尊和太上道君。
 
元始系灵宝经《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道藏本缺失,北周《无上秘要》卷二九《三十二天赞颂品》有其序分部分[6],其中说太上道君清斋之时元始天尊降临,太上道君向元始天尊求教,于是西宫上玄真人出示《三十二天空洞灵章》。这里直接出示经典的是西宫上玄真人,但他并非传经者,因为太上道君是向元始天尊求教,西宫上玄真人只是充当了元始天尊传经的助手。
 
同样,元始系灵宝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记载:
 
太上道君时于南丹洞阳上馆柏陵舍,稽首礼问元始天尊:……不审智慧宿命罪根,灵音秘重,可得暂盼篇目不乎?……元始天尊是时当授太上道君《智慧罪根上品戒经》。[7]
 
这也是太上道君向元始天尊求教,根据下文记载元始天尊也没有亲自出示,而是召十方飞天神人,由他打开九幽玉匮长夜之函,出生死罪录、恶对种根,并向太上道君解说因缘。
 
此外,元始系灵宝经《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开篇也记载,元始天尊与十方大圣、至真尊神、无极太上大道君、飞天神人、玄和玉女等同坐南浮洞阳上馆栢陵舍,太上道君求教二十四图,天尊登命九光太真十方飞天侍经玉郎出示三部八景二十四图。
 
还有的经典对于传授过程没有详细记载,只是简单而明确说是元始天尊传授太上道君。如元始系灵宝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写道:“元始天尊以开皇元年七月一日午时,于西那玉国郁刹之山浮罗之岳长桑林中,授太上道君智慧上品大戒法文。”[8]元始系灵宝经《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记载:“元始天尊时于大福堂国长乐舍中,与诸天大圣众、飞天神王俱坐七色宝云。是时元始告太上道君曰……”[9]这些经典的传经者和受经者都是元始天尊和太上道君,这是元始系灵宝经的基本经典传授人物关系。
 
当然,元始天尊作为传经者,其传经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太上道君,还有其他神格。前面已经提到,《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第二层叙事之中出现了元始天尊向东方帝君传经的内容。而在元始系灵宝经第一层叙事之中,受经者主要还有天真皇人、上智童子,以及左玄真人、右玄真人。
 
元始系灵宝经《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之中,记载天真皇人告五老帝君,说自己于龙汉之中,受文于无名常存之君。根据《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的说法,元始天尊在赤明之劫名为“无名之君”。虽然时间有所不同,但从《大梵隐语无量洞章》的序来看,其很类似其他元始天尊为核心的序。五老上帝请问元始天尊,元始天尊让天书出现,天真皇人主动请求注解其音。天尊能让天文出现,又是天真皇人尊重的神格,应该就是无名常存之君。
 
受经者为上智童子的经典有两部,为《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与《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而且这两部经典的序分比较类似。《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写道:元始天尊在香林园中,上智童子闭眼伏地求教禁戒明真科律,天尊于是命召十方飞天神人出明真科律以度童子。《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也写道:元始天尊于长乐舍香林园中,教化七千二百四十童子。上智童子、轮天童子等向元始天尊求教,三十二天帝君即坐各命飞天神人披紫阳玉台,开明真玉匮,出天中《灵音自然玉书无量洞章》。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经典记载的元始天尊宣教的叙事中也出现了太上道君,但内容如下:
 
天尊普命诸天上帝、无极太上大道君、十方大圣众、至真诸君丈人、飞天神王、五老帝君……一时复坐,今当更为上智童子开诸法门,申明龙汉玄都旧典。[10]
 
可见在其他多数元始系灵宝经之中作为受经者的太上道君,在该经典之中被赋予的是陪同者的角色,见证事件过程。可以认为,元始天尊向传授七千二百四十童子传授经典是另一个传授模式,上智童子是作为这些童子的代表接受经典,《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之中除了上智童子,还有轮天童子。《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十《流通品第二十七》说道君“或号轮天童子”,但因为《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也出现了作为陪同者的无极太上大道君,恐怕这个轮天童子还不能被认定为太上道君。总之,无论是上智童子,还是轮天童子,其人物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作为受经者而被创造,深究其由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记载,灵宝天尊(元始天尊)静处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宫,遣侍臣,召左玄真人、右玄真人,然后传授经典。紫微宫是元始旧经的保存之处,所以在此处传经比较合乎情理。那么,为何唯独在这部经典之中受经者会变成左玄真人、右玄真人呢?这应该是因为该经典要讲述元始天尊与他们的因缘,所以为了让他们登场,同时赋予了他们受经者的角色。
 
还有一部经典比较特殊,为《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卷上,序分中虽然出现了元始天尊,但其实记载的是太上道君向精进学士王龙赐宣教:
 
尔时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五老上帝、十方大神,会于南丹洞阳上馆,坐明珠七色宝座。时有五帝大圣、玄和玉女、五万二千五百众诣座。天洒香华,神龙妓乐,无缺数众,紫云四敷,三景齐明,天元合庆,众真齐驾。时有精进学士王龙赐侍座,请受法戒。道告龙赐……[11]
 
经典之后都是“道言”构成,也就是说记载的是太上道君的宣教内容。为何这部经典卷上的传经者和受经者不是元始天尊与太上道君,而是级别更低的太上道君和精进学士王龙赐呢?这可能是因为《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的内容是对《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所载《灵宝五篇真文》的辅助,所以降低了传经者和受经者的级别。同时,这也避免了灵宝经中的人物过于单一的问题。试想,如果每部灵宝经都是太上道君向元始天尊求教,那灵宝经的叙事将变得过于乏味,通过变换人物具体身份的方式,是从形式上加入了新人物,但从人物功能性角度来说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这部经典缺乏讲述授经机缘的序分,没有葛仙公,却被陆修静《灵宝经目》归入“新经”,经中出现元始天王却不见元始天尊,又难以认定这就是元始系灵宝经。这里先搁置这个争议,看一下经中的传经者和受经者是谁。该经经题之下有“高玄大法师受”这五个字,而内容主要以“太上大道君曰”构成,从叙事的角度看这部经典记载的是太上道君向高玄大法师宣教的内容。那么,经中出现向太上道君授经的元始天王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经中是这样记载的:
 
太上大道君:吾昔受之于元始天王,使授仙公仙王仙卿。
 
……
 
太上大道君曰:此自然五篇卫灵神咒,旧出灵宝五文上篇。制魔召灵,役使群神,安镇五岳,保天长存,明理三光,致国太平,兆民享福,济度群生。吾昔受之于元始天王,使依玄科四万劫一传。子位登高仙,总统三界,匡御群灵,今以相告子。[12]
 
可见,这是太上道君讲述元始天王向自己传经一事,这在镶嵌式结构的经典中已经属于第二层叙事,在这层叙事之中传经者是元始天王,受经者是太上道君。而经典的第一层叙事的传经者是太上道君,受经者是高玄大法师。因为经中出现“太上大道君告高玄大法師曰:夫来入吾法……”的表述,显然经典记录的是太上道君在向高玄大法师说话,上面的引文“子位登高仙,总统三界,匡御群灵,今以相告子”之中的“子”正是指高玄大法师,这些内容与经题之下“高玄大法师受”的说明正好相互印证。
 
相比元始系灵宝经,仙公系灵宝经关于传经者和受经者内容比较少,有的经典是以“太极真人曰”的方式直接记录太极真人宣教的内容,并没有出现受经者。关于仙公系灵宝经的传经者和受经者,敦煌文书P.2452《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以下内容最为全面:
 
太极真人称徐来勒,以己卯年正月一日日中时,于会稽上虞山传太极左仙公葛玄,字孝先。玄于天台山传弟子郑思远、沙门竺法兰、释道微、吴先主孙权。思远后于马迹山传葛洪,仙公之从孙也,号曰抱朴子,著外内书典。……抱朴子君建元六年三月三日,于罗浮山付世世传好之子弟。[13]
 
太极真人徐来勒是仙公系灵宝经的基本传经者,左仙公葛玄是受经者。之后又形成了郑思远、葛洪、葛氏家族子弟等传授谱系,这就是仙公系灵宝经默认的来源。
 
太极真人和葛仙公作为传经者和受经者明确出现的经典为《太极左仙公请问经》,该经卷上记载仙公稽首礼太上太极高上老子无上法师,卷下记载仙公请问太极真人高上法师。太极真人徐来勒,其实也是老君的化身,但是因为老子存在去世年代,就用徐来勒化名。
 
此外,仙公系灵宝经之中,还有太上高玄太极三官法师玄一真人向葛仙公传授经典的情况。如《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写道:
 
太上高玄太极三官法师玄一真人说《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诚法轮妙经》,旧文藏于太上六合玄台。典经皆龙华玉女、金晨玉童,散华烧香,侍卫灵文,依科四万劫一传,太上有命,使付太极左仙公也。[14]
 
根据经中后的说法,太上高玄太极三官法师玄一真人又有三位,分别是“第一自称太上玄一第一真人郁罗翘,第二自称太上玄一第二真人光妙音,第三自称太上玄一第三真人真定光”。这三位真人应该都是化身,也应被视为太极真人同类。
 
而更多的仙公系灵宝经之中没有出现受经者。《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内容属于三洞威仪经,开篇说“太上命传太极诸仙公仙王、仙伯仙卿。未得此任,不传之矣。道士有见斯书,皆应为仙公之人也”[15],表明内容是太上道君传给太极真人的,但正文没有出现葛仙公,通篇以“太极真人曰”构成。还有,《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之中,“太极真人曰:吾昔受太极智慧十善劝助功德戒于高上大道虚皇,世世宗奉,修行大法,度人甚易,此自然之福田也。”[16]也表明教戒内容是太上道君传授给太极真人的。此外,《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也是以“太极真人曰”构成。上述经典的情况可以认为是出现了传经者,没有在叙事中直接出现受经者,是葛仙公记录的太极真人的宣教内容,如果增加记录宣教缘起的序分则传授经过更为完整明确。
 
(二)陪同者、辅助者
 
元始系灵宝经之中,在元始天尊传授经典之时,除了有一个主受经者,还有其他与主受经者一同接受经典传授的人物,如果从单部经典之中这些人物的功能来看,似乎也可以被认为是充当了受经者的功能,但是如果从整个灵宝经的叙事构成来看,这些人物其实是配角,充当了陪同者的角色,见证传授经典的过程,发挥了类似佛经中所谓“证信”的作用。而且,陪同者的人物数量非常多,这是道经叙事不同于一般小说叙事的特点,很难想象一部小说出现大量有名有姓却没有参与推动情节,没有发挥特殊功能,只是围绕主角左右的人物。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之中经典传授的经过出现了以下人物:
 
是时上圣太上大道君、高上玉帝、十方至真,并乘五色琼轮、琅舆碧辇、九色玄龙、十绝羽盖、三素流云;诸天大圣、妙行真人,皆乘碧霞九灵流景飞云玉舆……上诣上清太玄玉都寒灵丹殿紫微上宫,建天宝羽服,诣元始天尊金阙之下,请受《元始灵宝赤书玉篇真文》。于是天尊命引众真入太空金台玉宝之殿九光华房……上圣五老、太上大道君稽首而言:……
 
元始天尊方凝真遐想,抚几高抗,命召五帝,论定阴阳,推数劫会……太上道君启问不已,元始良久乃垂眄眦之容,慨尔叹曰:……君自可诣灵都紫微上宫,视天音于金格,取俯仰于神王也。然后当使得备天文,以总御元始之天也。于是太上大道君、众真同时退斋三月,诣灵都宫,受俯仰之格。乃知天真贵重,难可即闻,还乃更诣元始天尊,谘以禁戒之仪,逊谢不逮,天颜愍论,灵关廓开,登命五老上真,披九光八色之蕴云锦之囊,出《元始赤书玉篇真文灵宝上经》,以付太上大道君、高上玉帝、十方至真、诸天大圣、妙行真人。使依玄科,六天气消,按法以传。[17]
从文中可以看出,向元始天尊请求传授经典的神格不只有太上道君,而是有太上道君、高上玉帝、十方至真、诸天大圣、妙行真人。从传授的开始到传授的结束,都是出现了这些人物,不过向元始天尊开头的却是太上道君和上圣五老。这里的上圣五老出现得比较奇怪,因为其并非与太上道君一同前来求经的神格,而且向元始天尊发问也不应该是不同的神格异口同声,加之后文有“太上道君启问不已”一句,所以推测上圣五老只是陪同者。文中还写道“于是太上大道君、众真同时退斋三月”,特别突出了太上道君。可见,虽然除了太上道君,还出现了高上玉帝、十方至真、诸天大圣、妙行真人等,但是叙述者眼中真正的主角还是太上道君,其他人物担当的是陪同主角的作用,其人数和身份并不很重要。
 
在陪同者之外,还有一些人物在灵宝经叙事中充当协助者的角色,这些辅助者一般是辅助传经者传授经教。相比陪同者,辅助者有行为,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元始系灵宝经之中,最典型的辅助者是十方飞天神人,在多部经典之中出现。
 
十方飞天神人是灵宝经的特色神格,其是如何出现呢?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关于其由来,《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写道:
 
元始天尊,时静处闲居,偃息云宫黄房之内、七宝帏中。……于是飞天大圣无极神王,前进作礼,稽首而言,上白天尊:贱臣幸会得仰侍灵轩,不以短狭叨濯㝠津,重悟凝玄,位登神王,总御生死,领括天仙,赏监七觉,远览遐方,雍观上宰,对司侍晨……于是天尊抚几高抗,凝神遐想,仰诵洞章,啸咏琳琅。良久,忽然叹曰:……子既司帝位,受任神王,飞天翼于琼阙,四宰辅于明轮,遐盼极览,领综无穷,雍和万化,抚料苍生。今大运启期,三五告辰,百六应机,阳九激扬,洪泉鼓波,万灾厉天,四宫选举,以充种民。三代昏乱,善恶宜分。子当劳心兆庶,疲于三官,兴废之际,事须开能。今以相委,其勉之焉。宝书妙重,九天灵音,施于上圣,非鬼神所闻。明真有格,四万劫一行。今冒禁相付,子祕之矣,慎勿轻传。登命九天司马、侍仙玉郎,开紫阳玉笈、云锦之囊,出《九天生神玉章》。四辅列位,五老监真,太一命辰,玉帝唱盟,一依俯仰明真具典,南向长跪,以付飞天无极神王。法事既毕,诸天复位。[18]
 
据此,飞天神人说自己是在天宫灵轩进行侍奉服务的角色,在劫运来临之时向元始天尊求教出示道法,令愿意开悟者及时开悟。元始天尊说飞天神人“既司帝位,受任神王”,可以“飞天翼于琼阙”,因此也称飞天神王。因为到了劫运,所以元始天尊让飞天神人多发挥作用,向其传授《九天生神玉章》。在这里,飞天神人担当的是受经者的功能,而在《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等多数经典之中,飞天神人则都是元始天尊授经的辅助者的角色。
 
除了十方飞天神人,辅助传授经典的典型神格还有九光太真、侍经玉郎,这两个神格与《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中的九天司马、侍仙玉郎应该是一样的。
 
(三)朝觐者、巡视者
 
灵宝经之中还可见的一类人物是负责朝觐天宫和巡视人间善恶的角色,出现的频率不高,但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陆修静《灵宝经目》之中,在元始旧经的经目之后写道:
 
右元始旧经紫薇金格目三十六卷……太玄都玉京山亦具记文。诸天大圣众依格斋月日上诣玉京,烧香旋行诵经,礼天文也。[19]
 
其中就提到了诸天大圣众在斋月日赴玉京山朝觐,旋行诵经。而这个说法又基于《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之中关于六斋月和十斋日的内容。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中“六斋月”部分记载:
 
元始灵宝五老尊神、诸天帝皇、妙行真人常以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一岁六会于太上三天灵都宫元阳紫微之台,集筭天元,推校运度。诸天各下天帝、太乙使者、日月星宿三部、三官考召,五岳四渎河海大神,周行天下,纠察功过,搜择种人。[20]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下“十斋日”的“月一日”部分记载:
 
元始灵宝西北天大圣众、至真尊神、元极大道上帝、真皇老人,常以月一日,上会灵宝玄都西北玉山紫微上宫,奉斋朝天文,校地上人鬼功过。其日敕北斗,下与三官考召、四部刺奸,周行天下,糺察兆民,条列善恶,轻重上言。[21]
 
其中出现的神格有些如五老、妙行真人、诸天大圣众等在灵宝经之中是十分常见的,一般作为陪同者等出现,而在上文之中是作为朝觐者出现的。
 
还有,《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卷下可见:
 
元始上帝、灵宝尊神、十方大圣、妙行真人,常以一年三诣南帝洞阳官,校定天元,推数劫会,开明赤书五老真文,封题玉碛以付五帝。元始五炁常以鸡呜上会灵宝玉京玄都上宫。[22]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写道:
 
太上灵宝治玄都玉京山七宝玄台,十方至真自然妙行真人、飞仙大圣众,皆浮空烧香散华旋行,一日三周,手把十绝华幡,口诵洞章。[23]
 
这些人物发挥了朝觐者的作用,烧香散华,朝礼天文,推校运度。
 
元始系灵宝经的《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之中出现了大量的曹官,如:
 
总统生死罪福一十二曹官:太玄上元明真曹、太玄上元监正曹、太玄上元梵行曹、太玄上元开灵曹、太玄上元禁神曹、太玄上元通明曹、太玄上元正神曹、太玄上元开明曹、太玄上元三都曹、太玄上元南上曹、太玄上元元功曹、太玄上元三灵曹。[24]
 
这些曹官都是巡视人善恶功过的,功能上应属于巡视者。
 
此外,前面提到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之中斋月日的部分还出现了大量神格,其作用是周行天下,纠察人间功过。仙公系灵宝经的《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之中也有“天常下六部使者,周行天下,伺人善惡”[25]的说法。六部使者这样的人物功能比较特殊,可以被归为巡视者的范畴。
 
四、结语
 
对于以上介绍的灵宝经叙事中的功能性人物,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就是这些人物除了承载功能之外,几乎没有被描写刻画。一般的小说等叙事文之中,对于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往往力求对其外貌、衣着,甚至声音等进行细节描写,让读者在头脑之中形成一个丰满而真实的人物形象。但是对于功能性人物而言,这些描写变得不再重要,因为这些人物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充满真实感的人物,而是只需要发挥推动情节的作用。这样来看,灵宝经之中缺乏对人物的描写也就可以理解了。
 
还有,整个灵宝经之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一般所谓的反面人物,这与一般的叙事文学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传授经典这个基本的第一层叙事之中,没有进行干扰破坏的人物,只是会提醒受经者魔王会来干扰人的修行,这还不足以让我们将魔王单独列为灵宝经叙事的功能性人物。总体而言,本文所提出的六种功能性人物类型基本可以涵盖灵宝经叙事中出现的全部人物。
 
《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第12—18页。
宗教社会学吧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吉安东固赖公造像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下一篇文章:传统的唤醒与发明——以福建陈坂宫开永妈祖庙的兴建为例(上)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