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族群是构成马来西亚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族群政治一直是影响马来西亚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马来西亚的族群政治格局不仅铭刻着深深的殖民历史烙印,也是因应马来西亚政治环境变化的产物。本文将马来西亚的族群政治置于历史脉络之中,从族群认同、族群政党、族群精英动员、族群政治参与四个层面,深入探究马来西亚族群政治的发展及其嬗变过程。马来西亚族群政治起源于族群身份认同困境以及不同族群建国理念的对立。从马来亚联邦独立、族群冲突、巫统一党独大到如今的政治碎片化,马来西亚族群政治经历了以下变化:独立初,各族群保持着高度的族群认同,渐渐地,马来族群将族群认同等同于国家认同,而华人、印度人则在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来回摆动。族群政党联盟从单一阵线独大到双阵线对立再到如今的“三强鼎立”。
族群精英动员也从“劝和”转向“劝分”。起初,非马来人参政热情高涨,但1969年后其参政空间缩小,如今,非马来人理性参政、态度趋冷,而马来人参政的热情则一路高涨,从而出现2018年以来的”马来人大团结”。历经数十年的发展,马来西亚族群政治已经成为东南亚国家中一个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呈现出大规模族群冲突较少、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张力、族群政治与宗教相互交织、双层族群政治模式形成、少数族群政治参与空间受限等一些鲜明的特征。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一方面保持了马来西亚政局的稳定、降低了大规模族群冲突爆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其偶尔出现的阶段性的强化则会加剧马来西亚社会的纵向分裂。
马来人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往往相伴而生,族群政治与宗教相互交织,导致马来西亚政府的任何改革往往都会与种族宗教问题挂钩,对深化改革的议题、决策和落实都会构成重要影响。尽管族群政党联盟曾经在很长的时期内保障了马来西亚政局的稳定,但族群政党的存在也为种族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借助族群政党这一平台,一方面,马来精英为获得选举支持常常利用族群裂痕进行政治动员,煽动种族主义情绪,营造自身族群不安全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族群融合与民族国家建构的难度;另一方面,非马来精英则在突破种族话语论述中不断努力,为“一个马来西亚”的民族国家建构目标赋能。还有,虽然马来西亚各族群的社会关系相对融洽,但是非马来人参政空间依然受限,其表达意见与诉求的渠道不够畅通,此种情况会对民族国家建构与政治转型进程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总之,族群在马来西亚政治中的角色已被高度制度化,虽然族群政治并不总是处于马来西亚政治的中心位置,但却总是会在马来西亚政治的关键时刻发挥重大作用。
马来西亚族群政治发展及其嬗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