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荷兰共和国建立之初,宗教宽容的争论便已开始。荷兰人民对西班牙统治时期宗教迫害的反思和独立之初呼吁宗教自由的宣言,为荷兰共和国宗教宽容发展提供了先导基础。然而,作为官方教会的加尔文宗,寻求将日内瓦模式的神权政治移植到荷兰共和国上,这种动机伴随着对国家信仰的统一和其他教派的打击。呼吁宽容的思想家与反对派代表先后加入反对加尔文宗的宽容论战,对荷兰宗教宽容理论发展意义巨大。在实践层面,多教派共存是政府、教会和民众必须面对的现实,政教关系需要调整以适应当时的宗教环境。早期的理论与实践,为十七世纪荷兰共和国的宗教宽容发展定下良好基调。
本文主题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叙述了荷兰共和国宗教宽容产生的背景。西班牙王朝对尼德兰地区的统治策略中,对地方权利的收缩和对新教信仰的迫害,引发了宗教和平的思考,导致了独立运动的兴起。而人文主义的洗礼下,宗教温和理念也成为共和国宗教宽容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章论述了荷兰共和国早期的宗教宽容思想。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来探索宗教宽容的发展方向:科恩赫特从共和国建立的反宗教迫害基础出发,呼吁宗教信仰自由。阿米尼乌斯及阿米尼乌派试图修正加尔文宗的极端性,促进了加尔文宗理论的温和化发展。而伊拉斯图主义则期待世俗权力对宗教的控制,以达到国家层面主导的宗教宽容。第三章阐述了荷兰共和国早期的宗教宽容的政策和多教派共存的实践。共和国早期领导人对待宗教的态度和主导的政策,包含着实用主义的政治策略和宗教宽容共存的期待。不同教派共存的现实,是荷兰共和国与众不同的一面的体现。第四章探讨了荷兰共和国早期的宗教宽容的特征与时代意义。源自于起义时期的“良心自由”理念对荷兰宽容理论和实践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不同教派共存的现实和“实用主义”的宗教政策是荷兰宗教宽容发展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的宗教宽容的发展,连接着西班牙宗教专制统治的过去和荷兰宗教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对后一时代意义巨大。
HNZJ.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