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甘肃省少数民族青年宗教信仰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 2011/7/2日    【字体:
作者:才让  马强  牛宏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青年 宗教信仰  
 
                       
                                       才让  马强  牛宏
 
[内容提要] 甘肃省少数民族青年的宗教信仰主要以本民族信仰的传统宗教为主,所在的社会环境及家庭对青年宗教信仰的确立仍有重大的影响。调查显示,少数民族青年中信仰宗教的人数亦十分可观,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地区将会长期存在,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青年之间在宗教信仰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青年教职人员在宗教职业者中所占的比重较高,他们在积极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少数民族;青年;宗教信仰;现状

 
    甘肃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现有五大宗教:佛教(分藏传、汉传)、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甘肃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以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为主。其中,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土、裕固、蒙古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东乡、保安等。甘肃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如甘南的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寺内的嘉木样、贡唐仓等活佛在甘青川藏区享有很高的威望;再如临夏地区,号称中国的小麦加,共有42个教派门宦分支,为全国之最。甘肃民族地区具有浓郁的宗教文化,宗教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教与民族常常交织在一起,宗教的民族性尤为突出。调查研究民族青年的宗教信仰状况,了解当前的发展趋势,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团省委、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省青联《关于开展“二十一世纪与青年统战工作”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我们组织了联合调研组,于2001年6月先后赴临夏、甘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寺院、学校和单位、经学院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省少数民族青年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少数民族青年的宗教信仰现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一、普通少数民族青年的宗教信仰现状
 
    (一)普通少数民族青年的藏传佛教信仰现状
 
    我们将信仰藏传佛教的普通少数民族青年划分为青年学生(又分为高中青年学生和大学青年学生)和社会职业青年(主要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工作的少数民族青年),先后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市、夏河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和社会职业青年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中的309份进行了抽样分析。
 
    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概况(见表1、表2)
 
    (1)性别状况
表1
 
高中青年
大学青年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61
45.6
40
51.3
59
60.9
160
51.8
73
54.5
38
48.7
38
39.1
149
48.2
合计
134
100
78
100
97
100
309
100
 
      (2)民族构成
表2
 
高中青年
大学青年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藏族
88
65.7
66
84.6
67
69.1
222
71.7
蒙古族
41
30.6
5
6.4
28
28.2
74
23.7
土族
5
3.7
5
6.4
0
0
10
3.3
裕固族
0
0
2
2.6
2
2.1
4
1.3
合计
134
100
78
100
97
100
309
100
 
     2.青年信仰藏传佛教的基本状况
 
     (1)被调查对象的家庭信仰背景(见表3)
 
表3 问题:你的父母信仰藏传佛教吗?

 
高中青年
大学青年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信仰
71
53.0
62
79.4
68
70.1
201
65.1
不信仰
38
28.4
5
6.5
16
16.5
59
19.1
不清楚
25
18.6
11
14.1
13
13.4
49
15.8
合计
134
100
78
100
97
100
309
100
 
    上表显示,民族青年家庭信仰藏传佛教的比例较高。家庭的信仰背景,应是研究民族青年选择宗教信仰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下面的表格中也有反映。
 
    (2)青年信仰藏传佛教的原因(见表4)(暂缺)   
 
    表中,选择第一项的人数列首位,其中大学生青年的比例最高,达55.2%,说明文化层次越高,对宗教的信仰越是一种精神的需求,也说明他们对宗教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其次,选择第二项和第三项的比例较高。“消灾免祸”被普通信徒认为是宗教的功能之一,有些平时并不十分虔诚的人,一遇到“灾祸”,便祈求于宗教,这种现象在民族地区比较普遍,因此,三类青年中皆有选择此项的,自在情理之中;同时,家庭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依然对民族青年的信仰影响较大。
 
    (3)青年信仰藏传佛教的程度(见表5)

表5 问题:你信仰藏传佛教吗?

 
高中青年
大学青年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虔诚信仰
52
38.7
35
44.8
33
34.1
120
38.8
部分信仰
39
29.1
36
46.2
36
37.1
111
35.9
形式上信仰
12
9.0
3
3.8
13
13.4
28
9.1
不信仰但感兴趣
10
7.4
2
2.6
8
8.2
20
6.4
不信仰也不感兴趣
20
15.0
1
1.3
7
7.2
28
9.1
未填答
1
0.8
1
1.3
0
0
2
0.7
合计
134
100
78
100
97
100
309
100
 
    上表显示,青年中对于藏传佛教的信仰比例仍然很高,表示虔诚信仰、部分信仰和形式上信仰的人数比例占总人数的84.8%,表明大多数青年认定自己是藏传佛教信徒。就此而言,他们虽然接受了现代教育,但传统的信仰仍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延续。不过,他们的宗教信仰程度有差异,虔诚信仰与部分信仰的人数比例比较接近,说明承认自己是宗教信徒,并不意味着全面接受宗教的教义。当然,此表中所反映的青年信仰藏传佛教的程度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区有一定的变化。
 
    (4)青年去寺院的情况(见表6)

           表6 问题:对于藏传佛教寺院,你是
 
 
高中青年
大学青年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经常去
32
23.8
38
48.7
29
29.8
99
32.1
偶尔去
63
47.1
35
44.8
50
51.5
148
47.8
想去而没有去过
14
10.4
3
3.9
11
11.4
28
9.1
不想去
16
12.0
2
2.6
6
6.2
24
7.7
未填答
9
6.7
0
0
1
1.1
10
3.3
合计
134
100
78
100
97
100
309
100
 
    民族青年去宗教活动场所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他们对宗教活动的参与程度。总地来看,将近一半的青年是偶尔去寺院。其次,也有近1/3的青年是经常去,不想去和没去过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少。在经常去的人数中大学青年的比例相当高,几乎达到一半,而高中青年和社会青年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一现象一方面可能与高中青年和社会青年的学习或工作压力较大有关,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寺院;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大学青年随着知识层次的提高,对传统宗教文化的兴趣也较浓。
 
    (5)青年去寺院的原因(见表7)
 
                 表7 问题:到寺院去的原因是

 
高中青年
大学青年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跟随家人参加宗教活动
46
34.3
24
30.7
37
38.1
107
34.6
自己去做祈祷
64
47.7
34
43.6
27
27.8
125
40.4
游览参观
14
10.5
20
25.7
25
25.8
59
19.1
未填答
10
7.5
0
0
8
8.3
18
5.9
合计
134
100
78
100
97
100
309
100
 
    上表显示,有将近3/4的青年去寺院,是因自己或跟随家人参与一些宗教活动,说明这种行为的动机是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和宗教情感。个人的这种宗教行为,要求一定的宗教热情和积极性。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去寺院只是游览参观,与宗教活动无关。
 
    3.青年对藏传佛教知识的了解
 
    (1)对藏传佛教知识的了解途径(见表8)

               表8 问题:你了解佛教知识的途径是

 
高中青年
大学青年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通过读书
50
37.3
54
69.2
53
54.6
157
50.7
通过家庭
42
31.3
20
25.6
24
24.7
86
27.9
宗教活动听僧人讲解
42
31.4
4
5.2
8
8.3
54
17.5
未填答
0
0
0
0
12
12.4
12
3.9
合计
134
100
78
100
97
100
309
100
 
    表中反映,半数青年主要通过读书来了解宗教知识,其次为通过家庭宗教活动和听僧人讲解来了解。从中可知当代少数民族知识青年主要通过理性经验来获取宗教知识,从而也提高了他们对宗教的认知程度。
 
    (2)对藏传佛教教义的了解(见表9)

表9 问题:下列那些是属于佛教教义?

 
高中青年
大学青年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上帝创世
23
17.2
18
23.1
10
12.9
51
16.5
因果报应
59
44.1
48
61.6
47
60.3
154
49.9
生命轮回
66
49.3
45
57.5
55
70.6
166
54.6
真主至上
6
4.5
2
2.6
1
1.3
9
3.0
缘起性空
21
15.7
12
15.4
13
16.7
46
14.9
 
    表中列出了五组宗教核心教义,其中“因果报应”、“生命轮回”、“缘起性空”三组属于佛教教义,选择这三组佛教教义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9.9%、54.6%和14.9%。多数青年对佛教的基本教义有所了解,能够选择出部分佛教教义。而其中对因果报应、生命轮回的选择人数最多,因为这两项佛教的基本教义,在世俗社会的普及程度最高,妇孺皆知,深入人心。佛教哲学的核心“缘起性空”,对非佛学专业的人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自然选择的人数较少。同时发现,有些青年竟然选择“上帝创世”为佛教义,可见一部分青年的佛教常识相当贫乏。
 
    4.青年对藏传佛教的基本看法
 
    有关青年对藏传佛教的基本看法,主要包括对佛教的社会作用、对藏传佛教的属性等问题的认识。
 
    (1)对藏传佛教社会作用的认识(见表10)(暂缺)

  表10 问题:你认为藏传佛教的社会作用是什么?(不限选项)
 
    表中显示,选择强调积极作用的前三项的人数比例较高,而选择强调消极作用的后两项的人数比例较低。由此表明,青年对藏传佛教的社会作用有着较为积极的评价和认识。青年们肯定藏传佛教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说明宗教给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得到他们的认同和重视。
 
    (2)对藏传佛教属性的看法(见表11)
 
    对宗教属性的认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民族青年是如何看待藏传佛教的属性呢?表中的统计显示,有74.4%的青年认为“是一种信仰学说,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归结为迷信活动和消极意义方面的人数比例者较小。
 
    5.青年对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了解
 
     对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了解与认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地区宗教工作的开展和个人宗教权利的正当运用。因此,我们通过被调查者对以下两个问题的回答来反映民族青年对国家宗教政策的了解与认知状况。(见表12、表13)
表12 问题:你对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是

 
高中青年
大学青年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有所了解
40
29.8
52
66.6
64
66.0
156
50.4
听说一点
74
55.2
24
30.8
24
24.8
122
39.5
一无所知
20
15.0
2
2.6
9
9.2
31
10.1
合计
134
100
78
100
97
100
309
100
 
    上表显示,有半数青年对国家的宗教政策是有所了解的,部分青年表示是听说一点,还有少部分青年竟然表示一无所知。我们进一步看到,民族青年中,高中青年对宗教政策的了解相比大学青年和社会青年显得较少。这也说明青年对国家宗教政策的了解程度,与他们的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有关。

表13 问题:你认为我国对宗教信仰应该

 
高中青年
大学青年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保护 
56
41.8
39
48.7
39
40.2
133
43.1
提倡
28
20.8
20
25.6
25
25.8
73
23.6
限制
21
15.7
8
10.3
9
9.3
38
12.2
任其自然
29
21.7
12
15.4
24
24.7
65
21.1
12.2合计
134
100
78
100
97
100
309
100
 
    从表13中看到,青年认为国家对宗教信仰应该持保护态度的人数比例最高,这种认识态度与我国实际的宗教政策基本相符。而少部分青年持限制态度,表明这一部分青年对宗教政策抱有较为偏颇的认识。另外,持提倡或任其自然的态度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状况的,对此应该有一定的认识。
 
    (二)普通少数民族青年的伊斯兰教信仰现状
 
    甘肃省信教群众总数为270万(1996年统计),占全省总人口的11%。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156万,约占全省信教群众总数的58%,占全省总人口的6.4%。有6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中主要以回族、东乡族、保安族为主。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在全省86个县市都有分布,尤以临夏、天水、平凉、兰州最为集中。在对普通民族青年的伊斯兰教信仰状况调查中,我们向临夏回中、广河阿拉伯语学校、临夏阿拉伯语学校以及社会青年发放了问卷,并从中抽样260份进行了分析。
 
    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概况
 
    (1)性别状况
表14 性别构成情况

 
临夏回中
阿语学校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32
44.4
129
75
16
100
177
68.1
40
63.6
43
25
0
0
83
31.9
合计
72
100
172
100
16
100
260
100
 
     (2)民族构成
表15 民族构成情况

 
临夏回中
阿语学校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回族
58
84.2
163
94.8
13
81.2
234
91
东乡族
8
11.6
7
4
1
6.3
16
6.2
保安族
1
1.4
0
0
0
0
1
0.4
撒拉族
1
1.4
1
0.6
0
0
2
0.8
汉族
1
1.4
0
0.6
2
12.5
4
1.6
合计
69
100
172
100
16
100
257
100
 
    普通青年共抽样206人,其中男177人,女83人。从民族上看,回族占绝大多数,其次是东乡族。(以下各不限选项表中的统计数字,人数都以表14为准。)
 
    2.青年信仰伊斯兰教的基本状况
 
    (1)家庭信仰背景(见表16)
 
    大部分青年的家庭仍然信仰坚定,恪守宗教教规,回中青年家庭信仰要比另外两个调查群体虔诚。也有放弃了伊斯兰教信仰的家庭,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选择部分遵从的比例也较高,说明家庭信仰程度有所差异。
 
    (2)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见表17)(暂缺)

    表中显示,精神上的需求,仍然是普通青年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家庭的影响,而个人经历或对现实的看法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影响。与信仰藏传佛教青年的选项看,这里选择第二项的较少,可能与两种宗教的特性有关。另一方面,在选择“精神依靠”时,三个调查群体的百分比呈递减趋势,说明青年对精神信仰的追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信仰程度(见表18)
表18 问题:你对自己信仰程度的评价

 
临夏回中
阿语学校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十分虔诚
30
43.5
44
26.2
6
40
80
31.7
比较虔诚
31
44.9
124
73.8
8
53.3
163
64.7
半信半疑
8
11.6
0
0
1
6.7
9
3.6
根本不信
0
0
0
0
0
0
0
0
合计
69
100
168
100
15
100
252
100
 
    对个人宗教信仰程度的评价中,青年人选择比较虔诚的较多,占整个抽样总人数的64.7%,这也符合民族青年的信仰实际。另外,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忙于工作和求知的青年来说,完全遵从宗教的要求是有困难的,而学校的科技文化教育,也对宗教信仰起到一定的淡化作用。

     (4)青年去清真寺的情况及原因(见表19、表20)

表19 问题:对于清真寺你是

 
临夏回中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经常去
22
30.6
9
53
31
34.8
偶尔去
43
59.7
3
17.6
46
51.8
想去而没有去过
5
6.9
1
5.9
6
6.7
不想去
2
2.8
4
23.5
6
6.7
合计
72
100
17
100
89
100
 
表20 问题:你去清真寺的原因

 
临夏回中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跟随家人参加宗教活动
31
45.6
10
100
41
52.6
自己去学习,做礼拜
34
50
0
0
34
43.6
游览参观
3
4.4
0
0
3
3.8
合计
68
100
10
100
78
100
 
    从表中的统计来看,普通青年大多只是偶尔去清真寺,而且跟随家人参加宗教活动的占总人数的52.6%,由此可见家庭对青年人信仰宗教影响较大。这一结果与老年人认为青年人宗教遵守差,信仰不虔诚基本相符。上表中曾经去过清真寺的青年占绝大多数,去的目的一般与学习宗教知识、参加宗教活动有关,占总人数的96.2%,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青年主要是去参加每年两次“尔德节”会礼。阿拉伯语学校一般都设有礼拜殿,学习内容中本身就有宗教知识,因而未进行此项抽样。

     3.青年了解伊斯兰教知识的途径(见表21)

表21 问题:你接受伊斯兰教育的途径是(不限选项)

 
临夏回中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家庭教育 
51
70.8
8
50
59
67
阅读书籍 
25
34.7
4
25
29
33
清真寺学习
42
58.3
9
56.3
51
58
道听途说
9
12.5
0
0
9
10.2
 
   表中显示,家庭的宗教教育对普通青年,尤其对学校青年的影响较大;其次,半数以上的青年人都曾从清真寺中获得过宗教知识。也有10.2%的人对宗教的了解只是道听途说。由于家传口授式的宗教传承方式、道听途说式的知识积累方法和有限的清真寺学习机会,多数青年没有形成系统、理性的宗教知识。宗教知识贫乏,从而造成盲信盲从现象。

 4.教派门宦对民族青年的影响(见表22)(暂缺)

 教派与门宦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特征的宗教派别和组织。甘肃省既是教派门宦最为集中的省份,也是诸多教派门宦的发源地,中国的四大教派(格地目、伊赫瓦尼、西道堂、赛莱菲耶)和四大苏非学派(虎夫耶、哲合忍耶、嗄德林耶、库布忍耶)及下属的四十多个门宦分支,在甘肃基本上都有随众。大多数青年由于受家庭的影响,也往往被划为某派某门。近年来,门派之间和门派内部因各种原因不时发生争执甚至斗殴现象。而青年中选择“无门无派”的占到一半,说明他们主观上有淡化门派、强调团结的意识,反映了青年人厌烦门户之别和教派分歧。但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青年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得不带有门派意识。这个选项,也说明青年一代并不太看重门派的利益,这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5.青年对宗教的关注视角(见表23)

表23 问题:对宗教问题你最关心的是(不限选项)

 
临夏回中
阿语学校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教育问题
38
52.8
148
86
9
56.3
195
75
教派问题
23
31.9
16
9.3
6
37.5
45
17.3
宗教政策
22
30.6
41
23.8
7
43.8
70
26.9
团结安定
57
79.2
89
51.7
13
81.3
159
61.2
其他
0
0
5
2.9
0
0
5
1.9
 
    伊斯兰教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尤其是寺院经堂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抱残守缺,对此社会反响比较大。因此,如何发展伊斯兰教教育,成为青年人关心的问题。其次,由于对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的陌生以及教派门宦的分化影响,团结安定也成为青年人比较关心的问题。普通青年最关心教育问题的团结安定。

  6.青年对伊斯兰教现状的认识(见表24)

表24 问题:你对伊斯兰教现状的认识

 
临夏回中
阿语学校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非常满意
17
23.6
33
19
2
13.3
52
19.9
比较满意
45
62.5
99
56.9
9
60
153
58.6
不太满意
10
13.9
42
24.1
4
26, .7
56
21.5
合计
72
100
174
100
15
100
261
100
&, lt;, /TD>
 
    青年对伊斯兰教现状比较满意,这是符合目前伊斯兰教实际的。伊斯兰教信仰群体文化教育的落后、宗教知识的匮乏、教派门宦的纷争、经济地位的低下、高层次宗教职业者的奇缺、部分人对传统信仰的背离等,都对青年人评价现状造成一定的影响。
 
     7.青年对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了解(见表25)(暂缺)
 
    表25反映出,普通青年对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比较了解,不太了解的人也很多,说明我们在贯彻落实和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普通青年对宗教政策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自身的主体行为,他们政策意识不强,政治素质和政治觉悟较低。
  
     二、少数民族青年宗教职业者的信仰现状
 
    (一)藏传佛教青年僧人的基本现状
 
    僧人既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也是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宗教传播和信仰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在全民信教地区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拥有很大的影响。作为青年僧人,在宗教团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他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对自身的评价和期望以及对非宗教知识的学习等一系列问题是本课题所关注的。据此,我们先后对甘肃省佛学院、合作寺以及天祝县、肃北县等地区的部分僧人发放了青年宗教职业者的调查问卷,对其中的48份问卷进行了抽样分析。

     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概况(见表26)

表26 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及在寺时间年龄(岁)

 
人数
占本群体%
入寺时间 
人数
占本群体%
15~18
2
4.2
1~5年
5
10.5
19~22
17
35.4
6~10年
19
39.5
23~30
21
43.7
11~15年
16
33.3
31~35
8
16.7
15年以上
8
16.7
合计
48
100
合计
48
100
 
    上表显示,调查对象大部分在19~30岁的年龄段,人数比例为79.1%;在寺时间大多为6~15年,人数比例为72.8%。这种情况符合调查要求和青年僧人的基本特点。
  
     2.选择宗教职业的原因(见表27)

表27 问题:你选择宗教职业的原因是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受家庭的熏陶,在家人影响下信仰
11
23.0
受高僧的影响,向往僧人生活
6
12.5
这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26
54.1
未填答 
5
10.4
合计 
48
100
 
   在民族地区,青年选择宗教职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54.1%的人认为“这是人生最好的选择”,说明宗教的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他们对宗教职业的选择比较坚定,而且是自己的选择;认为“受家庭的熏陶,在家人影响下信仰”的人数比例也较高,正如前面的分析,家庭因素是不可低估的;另外,也有些青年僧人是受到高僧的影响,从而选择了宗教职业。总体上看,青年选择宗教职业,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3.对藏传佛教发展现状的看法和认识
 
     (1)对藏传佛教现状的看法(见表28)

表28 问题:你对当前的藏传佛教现状认为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应当进行某些方面的改革,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13
27.1
应维持目前的现状 
12
25.0
应大力恢复传统做法
10
20.8
没有思考过 
11
23.0
未填答
2
4.1
合计 
48
100
 
    青年僧人对当前佛教现状发展的看法不完全一致,相对来看,对佛教现状持改革态度的占据首位。这说明他们对藏传佛教的现状有一定的思考,比较关注佛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20.8%的青年僧人选择了“应大力恢复传统做法”,可能是指寺院教育、戒规方面的恢复,因为这方面的具体情况不容乐观。

    (2)对青年宗教职业者现状的评价(见表29)

表29 问题:你对青年僧人的培养认为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已经培养了大量的青年人才,能够继承优良传统,担负重任
14
 29.1
学风不正,应该严格培养
21
43.7
青年僧人综合素质较低,不思进取
11
23.0
未填答
2
4.2
合计 
48
100
 
    青年僧人的培养问题既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到宗教未来的发展。据表中的统计来看,多数青年僧人对自身群体的发展表示忧虑,认为“学风不正,应该严格培养”和“青年僧人综合素质较低,不思进取”。青年宗教职业者对自身素质的评价,与社会上的评价基本吻合。这说明提高青年宗教职业者的水平,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
 
    4.对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看法
 
    (1)对僧人与社会关系的看法(见表30)(暂缺)
 
    随着世界宗教世俗化的发展趋势,僧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将会日益密切,对此青年僧人也有明确的认识,有3/4的青年僧人认为应关注社会,加强同社会的各种联系,倡导“人间佛教”。也有部分青年僧人对此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应以修学为主,回避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与社会的适应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人间佛教”的发展,是大的趋势。
 
    (2)对僧人社会地位的看法(见表31)

表31 问题:你认为怎样维护佛教僧人的社会地位(不限选项)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应提高僧人的佛学修养
23
48.0
应掌握现代的文化知识
15
31.3
应严格遵循戒律,以身作则
25
52.1
应主动与社会相适应
8
16.7
合计 
48
100
 
    这里的问题与表30反映的问题相关。关于怎样维护僧人的社会地位,多数青年僧人认为首先应该以“提高僧人的佛学修养”和“严格遵循戒律,以身作则”为主。从历史和现实看,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只有较高的宗教修养,才会得到信徒的认可,才会有社会地位。
 
    (3)对宗教社会作用的看法(见表32)

表32 问题:你认为宗教主要的社会作用是什么?(不限选项)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可以减少社会犯罪现象
16
33.4
可以使人们和睦相处,互助友爱
22
45.9
可以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现代化建设
9
18.8
可以超度亡灵,消灾免祸,保佑平安
15
31.3
 
    表中反映,关于宗教的社会作用,青年僧人大多强调宗教对现实社会的积极意义,认为宗教可以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助于社会的稳定及人们道德的自律。另一方面,由于对宗教的长期依赖,相当一部分青年僧人所认同的是宗教带给人们的心灵慰藉作用。
 
    5.对非宗教知识的学习
 
    僧人学习非宗教知识既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宗教未来发展的需要。
 
    (1)对学习非宗教知识的态度(见表33)

表33 问题:你认为学习非宗教知识对学习宗教有帮助吗?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很有帮助
16
33.4
有些帮助
20
41.6
帮助不大
6
12.5
没有帮助
6
12.5
合计 
48
100
 
    从表中的统计看,当代的青年僧人已经开始冲破寺院的樊篱,不仅学习宗教知识,也比较注重对非宗教知识的掌握。
 
    (2)对学习社会学科和其他语言文字的兴趣(见表34、表35)

表34 问题:你对哪种学科感兴趣(不限选项)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哲学
35
73.0
文学
15
31.3
历史学
12
25.0
社会学
5
10.5
心理学
6
12.5
 
表35 问题:除了藏文,你对哪种语言文字感兴趣?(不限选项)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汉文
38
79.2
英文
20
41.7
日文
3
6.3
不感兴趣
0
0
 
    表34显示,多数青年僧人还是对与宗教相关的哲学学科非常感兴趣,其次为文学和历史学科。总之,青年僧人们对各种社会学科的学习兴趣都比较高。

    从表35的统计看,对于学习除藏文以外的其他语言文字,多数青年僧人道选汉文,其次为英文。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青年僧人有很强的学习其他语言文字的愿望,另一方面受具体语言环境的影响,多数青年认为掌握好汉文相对容易和重要。这也说明大多数青年僧人有强烈的求知欲。

    (3)对电视的观看(见表36)
表36 问题:你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时事新闻
26
54.1
记录片
0
0
电视剧
4
8.4
文艺晚会
5
10.4
很少看电视
9
18.7
未填答
4
8.4
合计 
48
100
 
    调查显示,多数僧人看过电视,其中看时事新闻者居多,少部分僧人看电视剧和文艺晚会,还有一部分僧人很少看电视。据调查,由于僧人宗教功课繁忙,一般不允许看电视。看时事新闻,是因为在省佛学院中允许学习的僧人看新闻联播。其他人看电视,一般是回到世俗家中或亲戚朋友家中偶尔观看。

  6.对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评价(见表37)

表37 问题:你对现行国家的宗教政策是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十分满意,是最好的政策
25
52.1
比较满意,宗教政策做得较好
4
8.3
比较满意,但还有不足之处
11
23.0
未填答
8
16.6
合计 
48
100
 
    从上表看出,有半数以上的青年僧人对现行的宗教政策抱有十分积极的肯定态度,认为是最好的政策。这也说明青年宗教职业者对国家的现行宗教政策有相当的了解。总之,多数青年僧人对国家的宗教政策评价较高。
 
   (二)伊斯兰教青年宗教职业者现状
 
    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概况
 
    (1)民族构成
表38 民族构成情况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回族
55
80.9
47
90.4
102
85
东乡族
8
11.8
3
5.8
11
9.2
撒拉族
4
5.8
1
1.9
5
4.2
汉族
1
1.5
1
1.9
2
1.6
合计
68
100
52
100
120
100
 
     (2)清真寺青年宗教职业者的地区分布

表39 问题:你的生源地

 
西北
西南
华北
华南
东北
东南
合计
人数
59
3
4
1
0
1
68
占本群体%
86.8
4.4
5.9
1.5
0
1.5
100
 
    (3)清真寺青年的文化程度
表40 问题:你的学历

 
小学
初中
高中
合计
人数
17
39
12
68
占本群体%
25
57.4
17.6
100
 
  本抽样问卷主要针对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清真寺满拉,共68人,涉及3个清真寺;一类为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学生,共52人,全为男性。其中回族占绝大多数,其次为东乡族。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的学生全为甘肃籍。由于清真寺满拉来源较广,因而做了专门调查,其中西北籍青年为多,占本群体的86.8%。从文化程度上看,经学院学生基本上是高中毕业且在清真寺中读过两年经,而清真寺满拉中,初中学历占到一半以上,其次为小学和高中程度,与经学院学生在文化层次上有一定的差距。

    2.青年宗教职业者的信仰状况
 
    (1)家庭信仰背景(见表41)
表41 问题:你家人的信仰状况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恪守伊斯兰教教规
48
73.8
32
62.7
80
69
部分遵从
14
21.5
19
37.3
33
28.4
已经放弃了伊斯兰教信仰
3
4.7
0
0
3
2.6
合计
65
100
51
100
116
100
 
    青年宗教职业者家庭大多都恪守伊斯兰教教规,比例高于普通青年家庭。尤其是清真寺青年的家庭信仰虔诚的占73.8%,高于经学院学生家庭。可以看出,去清真寺当满拉念经的青年,大多是受家庭宗教环境的影响才立志于宗教职业的,这与社会上一家几代都是阿訇的现象相符。

    (2)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见表42)(暂缺)

    青年宗教职业者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还是精神需求,其次是家庭的影响,个人经历或周围环境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影响。此外宗教职业者的教化作用不是很重要,说明青年宗教职业者的信仰主要还是一种个人行为。或者说青年宗教职业者对宗教的精神层面的影响,比较关注,通过宗教训练、情感体验,更强化了宗教信仰对他们精神的重要性。

    (3)信仰程度(见表43)
表43 问题:你对自己信仰程度的评价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十分虔诚
33
50.8
13
15.5
46
39.7
比较虔诚
31
47.4
37
72.5
68
58.6
半信半疑
1
1.5
1
2
2
1.7
根本不信
0
0
0
0
0
0
合计
65
100
51
100
116
100
 
    总体来看,98.3%的青年宗教职业者虔信宗教,这与普通民族青年问卷中所反映的基本吻合。当然对于青年宗教职业者来说,宗教信仰程度也有个发展过程。
 
     3.对伊斯兰教发展现状的看法和认识
 
     (1)伊斯兰教对信仰群体的影响(见表44)

表44 问题:你认为伊斯兰教对你的影响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很大
58
87.9
49
94.2
107
90.7
不大
6
9.1
2
3.8
8
6.8
很小
2
3
1
2
3
2.5
合计
66
100
52
100
118
100
 
    由于本身就是青年宗教职业者的原因,伊斯兰教对信仰群体的影响很大,比例基本上与普通青年问卷情况相同。
 
    (2)青年宗教职业者对教派门宦的态度(见表45)

表45 问题:你个人的教派门宦隶属情况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无门无派
12
18.2
7
13.5
19
16.1
四大教派之一
50
75.8
30
57.7
80
67.8
四大苏非学派之一
4
6
15
28.8
19
16.1
合计
66
100
52
100
118
100
 
    不同于普通青年,青年宗教职业者仍然对教派门宦比较重视,持“无门无派”观点的人仅占16.1%。原因是青年宗教职业者考虑到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必须带有一定的门派倾向,这样毕业后才能够上学,当阿訇,否则就会受到所在寺坊的排挤。此外,教派的影响大于门宦,反映在整个学员的数量上,占67.8%,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派比门宦要重视教育。
 
    (3)青年宗教职业者对伊斯兰教现状的认识(见表46)

表46 问题:你对伊斯兰教现状的认识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非常满意
20
31.3
11
21.2
31
26.7
比较满意
33
51.6
24
46.2
57
49.1
不太满意
11
17.1
17
32.6
28
24.1
合计
64
100
52
100
116
100
 
    近一半人对伊斯兰教的现状比较满意,其他两种观点基本持平。经学院学生中选择“不太满意”的多于清真寺青年,这与他们的文化程度、个人经历、学习环境有关,相对于清真寺青年,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比较全面。

    (4)青年宗教职业者对清真寺经堂教育的看法(见表47)(暂缺)

    从严格意义上讲,伊斯兰教教育是指中国传统的经堂教育:清真寺招收满拉,以教授阿文经典知识为主要内容,教材沿用传统的经堂教育十三本经,学习方法上运用经堂语,实际阿訇对满拉家传口授式的教育。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影响,教民素质的提高,这种将教育固守在清真寺一隅,比较简单落后的教育体制显得越来越单调,弊端较多,承载不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承。本问卷针对的是青年宗教职业者,他们的认识有别于民间人士的看法,但主张改革和实行现代教育来代替的仍占整个抽样总人数的60.9%。此外,认为经堂教育发挥着很大作用的也未过半数。
 
    5.对非宗教知识的学习

表48 问题:除宗教知识外,你认为还应学习(不限选项)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语文
35
51.5
45
86.5
80
66.7
历史
28
41.2
37
71.2
65
54.2
地理
8
11.8
20
38.5
28
23.3
化学
4
5.9
10
19.2
14
11.7
物理
4
5.9
11
21.2
15
12.5
数学
6
8.8
15
28.8
21
17.5
外语
34
50
44
84.6
78
65
计算机
33
48.5
46
88.5
79
65.8
法律
23
33.8
40
76.9
63
52.5
 
表49 问题:你平时喜欢读哪些书籍?(不限选项)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文学
19
27.9
26
50
45
37.5
历史学
13
19.1
15
28.8
28
23.3
宗教学
44
64.7
36
69.2
80
66.7
社会学
7
10.3
11
21.2
18
15
民族学
8
11.8
8
15.4
16
13.3
心理学
2
2.9
10
19.2
12
10
其他
5
7.4
6
11.5
11
9.2
 
表50 问题:除阿语外,你对哪种语言感兴趣?(不限选项)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英语
56
82.4
45
86.5
101
84.2
波斯语
8
11.8
14
26.9
22
18.3
日语
3
4.4
7
13.5
10
8.3
德语
1
1.5
0
0
1
0.8
法语
0
0
3
5.8
3
2.5
其他
0
0
1
1.9
1
0.8
 
    除宗教知识外,伊斯兰教青年宗教职业者大多注重语文、计算机、外语、历史、法律方面知识的学习,喜欢读宗教学方面的书籍。说明宗教职业者也意识到综合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外语方面,大多数人有学习英语的愿望,这一点正好反映了近年来穆斯林青年希望出国留学的愿望,而选择波斯语是为了阅读伊斯兰教波斯语经典文献。

表51 问题:你对在本寺(院)内开展诸如读书、讲座、座谈会等活动的态度是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多开展
49
76.6
40
76.9
89
76.7
适量开展
15
23.4
12
23.1
27
23.3
不要开展
0
0
1
2
1
2
合计
64
100
52
100
116
100
 
    大多数青年宗教职业者都表现了较强的求知欲和与外界交流的愿望,两个调查群体的观点基本一致,说明青年人的思想比较活跃,有较强的现代意识。
 
    6.对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了解(见表52)(暂缺)
 
    青年宗教职业者对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比较了解,不太了解的人也较多。相比较而言,经学院中由于专门开设了有关方面的课程,因而多数学生对宗教政策都比较了解,占学生总数的78.9%;清真寺中号召开展法规政策的学习,但深度不够,许多青年教职人员并未真正学好国家的宗教政策。今后在政府宗教管理部门宣传和贯彻落实宗教政策的过程中,清真寺应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地方。

表52 问题:你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了解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全面了解
5
7.4
7
13.5
12
10
比较了解
35
51.4
34
65.4
69
57.5
不太了解
28
41.2
11
21.2
39
32.5
没有听说过
0
0
0
0
0
0
合计
68
100
52
100
120
100
 
表53 问题:你认为清真寺中学习法律和宗教政策

 
清真寺青年
经学院学生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有必要
58
87.9
48
92.3
106
89.8
没必要
5
7.6
4
7.7
9
7.7
不知道
3
4.5
0
0
3
2.5
合计
66
100
52
100
118
100
 
    正是基于表52的问卷结果,表53反映出,无论是清真寺青年还是经学院学生,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清真寺中学习法律和宗教政策有必要,说明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比较明确。
  
    三、少数民族青年宗教信仰的发展趋势及特征
,
 
    (一)宗教信仰将会长期存在
&, nbsp;   20世纪80年代落实宗教政策时,民族地区出现了宗教“狂热”现象,青年的宗教情绪同样高涨,青年宗教职业者的数量急剧增长,凡是国家正式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都有青年教职人员。这种“狂热”现象,是一种文化上的回归,精神上的回归。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国家宗教信仰政策的全面落实,这种“回归”开始变得更具理性,而非盲从盲信。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大部分民族青年信仰, 宗教而不狂热,宗教活动的开展自然而有序。从问卷反馈的有关民族青年对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认识看,大多数对宗教的作用、功能给予积极的评价,并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推动了本民族的文化发展。(参见表54、表55)
表55 问题:你认为伊斯兰教对你的影响

临夏回中
阿语学校
社会青年
总计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本群体%
人数
占总人数%
很大
51
77.3
166
95.4
13
92.9
230
90.6
不大
12
18.2
8
4.6
1
7.1
21
8.3
很小
3
4.5
0
0
0
0
3
1.1
合计
66
100
174
100
14
100
254
,
100
 
    青年对宗教与社会、民族的关系,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与思考。就是那些认为自己信仰不虔诚的人,也认为宗教对社会有积极作用。可以说大部分民族青年,仍虔信宗教,认为宗教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这一局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甘肃少数民族宗教信徒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加,属于稳定的自然增长。
    甘肃民族地区宗教之所以将会长期存在,有其深层原因:其一,宗教渗透到民族文化的各个层面上,对信教历史悠久的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而言,更是如此。例如藏族,其思想观念、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天文历算、建筑雕塑、医药技艺等文化传统,无不与宗教密切相关,现今的藏传佛教大寺院中仍在传授传统文化,仍然起着保存、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寺院不单纯是宗教活动场所,也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心;宗教甚至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我们很难将藏族传统文化与宗教剥离开来。其二,由于长期的历史影响,宗教已成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主要方式,衣、食、行、婚、丧、嫁、娶等方面的风俗习惯都有着宗教的内容,或者深受宗教的影响。宗教的生活化和习俗化,使生活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包括青年在内,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座谈时,当询问团员青年、中学生是否参加宗教活动时,回答是有时候参加,并认为这些活动不单纯是宗教活动,也是民俗活动。在某些方面,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间很难界定。比如,宗教的某些禁忌,是信徒必须遵守的,但同时又成为民族习俗,无论信教与否都要遵守。其三,由于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深层积淀,自然也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观、思维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民族情感往往与宗教情感交织在一起,二者甚至重合,也容易使宗教问题演变成民族问题。宗教的价值观念,也深深影响着民族青年。从问卷中可知,许多人选择宗教职业是因为将宗教信仰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而普通青年中,许多人都对僧人表达出了尊敬、向往的心愿。(参见表56)(暂缺)
 
    基于以上的原因,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的存在将是长期的。而现实中的绝大多数民族青年是信仰宗教的,也意味着未来宗教将继续得到继承和发展,这也与民族青年的看法大致吻合。(参见表57)

表57 问题:你对宗教的发展趋势认为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比较乐观,宗教将有很大程度的发展
93
56.4<, /DIV>
比较悲观,宗教的发展会越来越下降
22
13.3
宗教将会改革,然后以新的面貌来发展
50
30.3
合计
165
100
 注:本表统计人数为本次抽样问卷中宗教职业者的总人数。
 
    (二)青年在信仰程度上,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1.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
 
    首先,民族青年中的绝大多数信仰宗教,但在信仰程度上又有较大的差异。信仰同一宗教的不同民族间有差异,处在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间也有差异。这种差异在信仰藏传佛教民族中更为明显,在宗教职业者的数量上也有一定的反映。甘南的临潭、舟曲、卓尼以及处于河西走廊的天祝、肃北(只有4名僧人)、肃南等地的宗教职业者较少,与50年代相比数量更是大幅度地下降,如天祝在1958年前有僧人814名,而90年代初有僧人70名左右。有些寺院只有两三个僧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者”。可以说藏族在藏传佛教的信仰上比蒙古族、裕固族、土族更为虔诚,而民族杂居的藏族与纯藏族地区的藏族也有差异。这些地区宗教职业者的数量较少,或者递增的幅度不大,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因实行计划生育,每个家庭的孩子人数有限,特别是男孩。从家族的繁衍、家庭经济的发展着想,家人不愿意孩子从事宗教职业。其二,这些地区的教育相对发达,更多地接受了现代文化、现代观念。而当地的寺院规模较小,只能开展一些小型的宗教活动,没有完整的学经制度和传统文化的讲习,寺院的教育功能大为减弱,对整个社区的影响力也随之减弱。其三,随着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尤其是市场经济、现代文化的冲击,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挑战,甚至有些地区的民族文化在逐渐消失,宗教观念也随之淡化。相反,在一些纯藏族地区,宗教观念相对浓厚,宗教职业者的人数相当可观,仅夏河县就有僧人2651名。有些牧区,还存在着三子中一子进寺院的传统。
 
    其次,信仰藏传佛教民族青年的信仰,与信仰伊斯兰教民族青年的信仰,从整体上相比,也有明显的差异。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与清真寺的数量,相比藏传佛教都有递增的趋势。1958年前,甘肃省清真寺和宗教活动场所有3057处,教职人员8099人,现有清真寺等宗教活动场所3682处,教职人员达15000余人,教职人员的数字变化比较大。(也有可能1958年前的统计数仅仅是指开学阿訇,现在的统计将所有领到阿訇证的人都包括在内。)从这个数字看,相对于藏传佛教而言是在增加。这与穆斯林地区宗教气氛浓厚,伊斯兰教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凡是穆斯林聚居的地方,都需要礼拜的场所,也需要教职人员。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以前建不起清真寺的地方,现在也相继建立了新寺。因此,从信仰的程度来看,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和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间有所差异。
 
    2.青年人的信仰相对淡化
 
    民族青年信徒与老年信徒相比,宗教信仰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在临夏地区的座谈会中,一些老年人指出,青年人对参加活动不积极。对伊斯兰教的“五功”(念、礼、斋、课、朝),青年人没有中老年人坚持得好;普通青年中只了解简单的宗教知识,不会念《古兰经》,不会礼拜的大有人在,对于斋戒也只是部分坚持,许多工作、学习的青年都不封斋,在家时受家人的影响才坚持。无论藏传佛教,还是伊斯兰教,老年人大都认为青年的宗教信仰不能跟以前相比,信仰不坚定,甚至说青年人教门越来越差,宗教的影响减弱。那么,青年对这一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四个选项中,选择“青年人宗教信仰淡化”的比例也较高,说明民族青年对自身信仰的评价。“淡化”的内容应是不够虔诚、不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不遵守宗教仪轨等。当然,这种淡化应是相对老年人、相对以前而言的。但也可说明,当代民族青年的宗教信仰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如果横向比较,一位临夏州领导就指出,临夏地区的民族青年与其他地区的青年相比,宗教观念更强,宗教色彩更浓,宗教信仰更虔诚。宗教主管部门也认为宗教无大滑坡。但从总体上看,对民族青年的宗教观念作纵向比较,则趋于淡化。在甘南的访谈中,一位宗教上层人士指出,现今僧人的宗教素养与过去的僧人不可同日而语。一些座谈会上也反映说,当今的一些青年僧人热衷于看录相、下饭馆、打台球、经商,宗教观念淡薄,有的僧舍中贴的是足球明星照。因此,宗教观念的淡薄,不仅在普通青年中,在宗教职业者中也存在。

    另外,青年宗教职业者与普通青年在宗教信仰上也有差异。
 
    (三)青年信徒在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
 
    1.关注社会

    宗教的世俗化,是当今宗教发展的一般特点,青年宗教职业者对社会的看法,亦见前表30。调查也显示,佛教僧人虽入空门,但仍十分关注现实社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深入人心。因此在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上,青年宗教职业者大都具有积极的态度和有所为的精神,对他们而言,出家并非是一种消极遁世。

    2.提高自身的宗教素养

    如果选择了宗教职业,而又缺乏相当的宗教修养,则不仅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也会影响到自己的社会地位。调查中发现,信教群众、宗教界自身都已意识到了宗教素养的重要性。以甘南地区为例,见第二部分(一)中的表29,说明宗教职业者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有些寺院发展兴旺,也与寺院教育有关。如甘南州拉卜楞寺,政府定编为990人,但实际在册人数达1200人,不在册的尚有300多人。从青海、四川、辽宁、新疆及我省其他寺院来拉卜楞寺学习、深造的新转世活佛40位(数字由夏河县宗教局提供)。究其主要原因,拉卜楞寺具有严格的学经制度,寺内有多位著名的活佛学者,在拉卜楞寺能够系统地学习到藏传佛教和藏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拉卜楞寺的寺院教育,在国内藏传佛教寺院中堪称一流,因此,邻近四川、青海藏区的青年僧人,慕名前来学习的比较多。其他比较大的寺院,如西仓寺、合作寺等,同样有较好的经院教育。而那些规模较小的寺院,几乎没有经院教育,无法满足青年宗教职业者的求知欲。再如临夏地区,经堂教育办得好,求学的满拉相应地较多。如临夏州的老王寺,其经堂教育在本地首屈一指,学习的满拉近30人。(按政府的定员,人数上予以控制,不然则更多。)

    但是由于传统经堂教育存在缺陷,青年宗教职业者中,一部分对传统的经堂教学方式提出质疑,认为应该加以改革。在穆斯林地区,改革经堂教育的呼声较高。传统的清真寺经堂教育,以传授阿文经典知识为主要内容。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传播,社会环境的变迁,传统的经堂教育更是显示出了许多弊端,教材、内容、方法、目标等都显得陈旧,无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很难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宗教职业者。从问卷调查中可知,大多数青年认为经堂教育只发挥了清真寺教育的部分作用,急需改革,有的还提出了以现代教育代替经堂教育的主张。经堂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也是目前学术界所关注的。有一些清真寺在经堂教育方面初步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清真寺的经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见表59)(暂缺)
 
    在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调查中发现,对寺院教育的看法不尽相同。(见表60)

表60 问题:你对寺院教育的看法是

选项
人数
占总人数%
十分满意
25
52.1
比较满意
18
37.4
不太满意,应实行学校式教育
2
4.2
不满意,当前的教育方式不适应时代
0
0
未填答
3
6.3
合计
48
100
 
    从将来的发展看,寺院教育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此,一部分青年宗教职业者已经意识到了。
 
    3.经学院教育大有可为
 
    甘肃省有两所宗教高等学府:甘肃省伊斯兰教经学院和甘肃省佛学院。这两所学院在培养爱国爱教、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高宗教学识和文化水平的青年宗教职业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学院的成功举办,在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今后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学院的教育弥补了寺院教育的缺陷。以甘肃省佛学院为例,佛学院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和传统经学院教育的结合,“宗教课教学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修并重,反复讲解的基础上要求学员背诵经文,开展答辩,适当兼用了一些新的方法,如考试答卷、布置作业等。政治、文化课教学,均用现代教学方式,采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查考核等方法”。(《甘肃省佛学院简况》,佛学院编印)学院开设的文化课有汉语文、诗学、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梵文书法、地理、藏文书法、形势教育、中共党史、宗教政策、法律常识、历算等,为此“学院自编和翻译了《民族政策》、《民族问题基本知识》、《宗教管理工作》、《法律常识》、《汉语文》(1~8册)、《应用文》、《藏语珠算口诀》、《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世界简史》等十余种教材。”(同上)“佛学院开展社会活动,进行直观教育,……通过参观学习,学员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政治觉悟。”“学院开展了较为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同上)凡此种种,说明佛学院在培养青年僧人方面,别开生面,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种办学模式、办学思维是前所未有的,打破了僧人与现实社会的隔绝,使他们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常识、中国现当代的历史等,都有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其效果,是短期培训班难以达到的。僧人的知识结构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也能够接受新观念,热衷教育事业。“根据历届毕业学员返寺后的跟踪调查表明,93%的毕业学员返回本寺从事佛教职业,40%的成员成为寺院的骨干力量,有的担任活佛的经师,有的担任寺院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他们在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稳定社会秩序、加强寺院管理、弘扬佛法、利乐众生等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广大藏族人民的爱戴和好评,确实缓解了佛教教育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为佛教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上)
 
    甘肃省伊斯兰教经学院同样培养出了一大批既有宗教学识,又具有一定的现代文化知识的青年宗教后续人才。
    总之,当代青年宗教职业者的知识面在不断拓宽,今后这种趋势将更为明显,因为,缺乏宗教和文化素养的宗教职业者很难适应将来的社会,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经学院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改变青年宗教职业者宗教素养低下的问题。
 
(本文转载于《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刘焓
摘要:对于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问题,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不具有一致性。…
 
政教协定的界定、历史源流及当代嬗变 \刘国鹏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天主教会拥有国际主体性的最高权威圣座(SantaSede/HolySee)与一般主…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财产偿债责任与宗教用益何以安处?——《民法总则》之下基于信托法理的涉教财产制度构建 \刘太刚 吴峥嵘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确立的制度框架下,作为捐助法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王权”与“神佛”——日本思想史的两极 \葛兆光
2020年年初我来到东京,住在上野不忍池的附近,每天走路到东京大学的研究室看书。近年…
 
论加尔文法律思想中的道德律 \周钰明
摘要:约翰·加尔文(JohnCalvin,1509-1564)是法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和思想家,对西方的…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制度变迁与认同模式转换:全球地域化视角下的上海北堂(下篇)
       下一篇文章:大众传媒中的宗教形象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