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4/4页   转到:

有必要从中国历史里找出“上帝”吗?
发布时间: 2014/8/27日    【字体:
作者:梁涛
关键词:  中国历史 上帝  
 
 
    中国华文化多元一体 和而不同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我们究竟应该向基督教文化学习什么?是重新请回上帝,还是有其他的选择?当然这里有个立场的问题,如果你是基督徒,当然会坚定地相信有一个绝对的上帝,并要在中国的历史中寻找到上帝的踪影。如果你没有基督教的立场,而是立足于民族文化的重建,你的选择就可能会有所不同了。未来的中华文化恐怕还是多元一体的,传统的儒释道加上回耶,多元互补,和而不同。这样一种多元结构并不能靠上帝来完成,相反还可能引起诸神之争。毕竟基督教是一个非常排他的宗教,如果没有经过启蒙运动或者宗教改革,基督教也是很可怕的。而西方的启蒙运动也曾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例如康德出生于路德宗的家庭,受基督教影响很大。但康德突出人的主体性,称人为自然立法,则可能是对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杜维明、成中英都有这样的看法。在西方传统中一定是上帝立法,人怎么敢去立法?所以康德称他的哲学是哥白尼式的革命,而这个革命也可能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促成的。
 
    简单归纳一下我的看法:没有必要从中国历史中找寻出一个上帝来,即使找到了也与西方的上帝不是一个类型。民族文化的重建不在于请回上帝,传统的天道较之上帝更具有包容性,更有利于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重建。基督教值得重视的是它的博爱精神,谈上帝不能不谈基督,基督既是神性的也有人性的,他用人性的方式将神的博爱精神展现于人间。对于儒家文化来说,以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与儒家的“生生之仁”、“天地之大德曰生”相融合,可能是儒学重建的一个努力方向。
 
本文转载自:nnlbh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dc9c990102v044.html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4/4页   转到: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罗马教廷对宗教改革的回应 \张锐
摘要:1517年宗教改革运动爆发,1545年罗马天主教会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特兰托召开大公会…
 
孟加拉国世俗主义发展道路的嬗变与现状 \杨玉龙
摘要:世俗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学说、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是当代孟加拉国体制的主要…
 
宗教组织法人类型定位及其治理结构研究 \黄晓林
摘要:《宗教事务条例》中的三类宗教组织法人属于《民法典》中的非营利法人。其中,宗…
 
博尼佐的政教关系思想研究 ——以《致友人书》为例 \潘鹏程
摘要:在11世纪中后期关于帝权与教权的众多论战文章中,《致友人书》以历史为载体,旨…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宗教财产归属的法律思考 \杜应芳 李荣
摘要:宗教财产归属不明,导致社会乱象比比皆是。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财产…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自由与包容——纽约前市长彭博2014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节选
       下一篇文章:中国信仰精神的未来在于回归上帝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