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仙游县三一教信仰状况田野调研
发布时间: 2014/12/19日    【字体:
作者:何善蒙、王廷婷
关键词:  三一教  
 
   在仙游县,三一教有着更为广泛的影响和更为明显的社会作用。我们的田野调研主要是在仙游县的农村展开,主要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来具体实施调研计划:1、访谈法,访谈对象为行政村的负责人,普通村民(各个年龄层及各种职业的村民),莆田市、仙游县宗教局有关负责人,祠堂、书院和寺庙的看守者和负责人等;2、观察法,观察村里的宗教表现形式、宗教仪式的过程、活动频率,祠堂、书院和寺庙的使用状况等。
 
一、三一教的现状
 
由于习惯和语言等因素的作用,作为地方性的民间宗教三一教的影响力主要还是住莆仙方言区。从莆田市宗教局获得的2000年的统计数据,对照1987年复旦大学哲学系在当地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出三一教在当地发展的状况。1986年祠堂总数为757座,2000年增加到了1285座;1986年人口总数为120万余人,三一教门徒为3.1万,占总人口的2.58%,2000年总人口为2932531人,而门人总数增加到81540人,占总人口的2.78%。1986年到2000年的14年间,祠堂总数增加了528座,增加率为42%,门人总数增加了50540人,增加率为62%。若按照三一教内统计,在1986年时,祠堂总数为1037座,教徒295685人(包括门人及信众)。不管官方的和教内的统计数字的差别如何,二者至少都说明了目前在莆田地区,三一教的信仰早增长的趋势,并且是当地的普遍的信仰形式。故对二一教在莆仙地区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的探讨,对于莆仙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们在仙游县的田野调研主要集中在仙游的农村,5年之中我们先后涉足了仙游县的枫亭镇、度尾镇、郊尾镇、盖尾镇、象溪乡以及榜头镇,走访了将近400座三一教祠堂,通过实地的调研,对于仙游县三一教信仰的状况有了基本的把握。
 
二、仙游县三一教信仰的总体情况
 
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宗教信仰形式,三一教在仙游县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这么说,莆田地无是三一教信仰的中心,而仙游县则是中心的中心。
 
  三一教崇奉林兆恩为教主,门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称“堂”或者“祠”(清代时为避朝廷取缔改名为“书院”得以保存),三一教祠堂的神像供奉的圣像,也充分地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特点,一般的祠堂,正中央供教主林兆恩,左张二峰,右卓晚春。人一点,如林龙江纪念堂和金山书院,则在张、卓的下首分别供“玄坛元帅”利“田公兀帅”。教主像则是头戴三纲经、履五常履、著三纲五常衣、两手拱太极。在较大的祠堂,教主则是“三身合一像”(儒农儒冠象征孔子,左肩伸出一头戴道冠象征老子,右肩出一头戴僧帽象征释迦)。
 
祠、堂也是宗教信仰形式得以表现的基础,它的兴盛程度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当地信仰的普及程度。仙游县三一教的祠、堂的数量、规模、在整个莆田市、具有明显的优势。
 
就祠量总数而言,全市的1285座三一教祠堂有606座在仙游,占47.16%;就祠堂的规模而言,仙游县建筑面积在lOOm2以上的有487座,为全县祠堂总数的,80.36%’这个数据莆田全市为905座,仙游县占了一半以上;就祠堂的投资额而言,10刀以上的祠堂仙游县有197座,占全县祠堂总数的32.51%,全市投资在10万以上的祠堂数为406座,仙游也占了近一半:从祠堂的分布的情况而言,仙游县共有322个行政村,以祠堂总数606座计,差不多平均一个村子有两个三一教的祠堂:就活动的正规化程度而言,仙游县的606座祠堂中进行定期会道的有378座,62.38%,高于全市的这个比值。
 
现存最早的三一教祠堂——普光书院,就位于仙游县榜头镇下明村。将光书院建丁明万历二十三年,当时教主林兆恩尚在世,在仙游县的三一教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仙游县的三一教传播就是以普光书院为中心展开的,据统计,由普光书院分灵的祠堂就有300多座,几乎占仙游县全部三教祠的一半,目前与书院有联系的还有1.26座。同样也是在榜头镇,这里是全市三教祠堂最多的镇,总共有119座,拥有门人数最多的祠堂——世明书院(共有门人409人),位于象塘村。另外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是枫亭镇的九社村,这里是整个莆田市拥有祠堂数最多的村子,一共有10座。
 
  (二)门人情况分析

三一教信仰在仙游县的普及程度如下:
 
就门人总数而言,仙游县门人总数31084人,为全县总人口的3.17%,为全市总门人数的38.12%。仙游是一个多山的地方,有“七山一水二田”之称,山区和农村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这些地方环境相对稳定、封闭,对于人们接受三一教的信仰而言,也有了一个比较稳固的基础。反之,城市则不一样,因其环境的开放利人员流动性较人,三一教的信仰基础相对较弱。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在农村我们随便问一下,基本上都可以告诉你哪里有二一教的祠堂,甚至什么是二一教,准是林兆恩,或者甚至会跟你讲上一阵子关于先生(林兆恩)的义行:可是,在仙游县城里的时候,当我们询问相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知道的人则是寥寥,我们曾为了走访金山书院在县城里兜了好半大,因为很少人知道二教祠。这样的事实从数据中也是可以得到说明的,在仙游县31084个门人中,农民门人为29450人,占到了94.74%。
 
在仙游县的农村,三一教的信仰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几乎是全民皆信,2001年7月份,我们蹲点近半个月的象溪乡象山村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象山村位于莆田市的西北部,仙游县的北部,地处山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全村340户人家,约1500人,基本上为陈姓。全村有800亩田,主要用以种植水稻,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除了外出广州、深圳等地打工外,油茶和山上的竹子是这里的农民主要的经济米源,相对于整个福建省而言属于比较贫困的地区,是全国贫困县。全村除去一家之外,全部信仰三一教(为信众,并不一定是门人),信仰比例高达99.7%,当然,门人的数量相对少一些,200人左右,附近几个村子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正是因为农村的稳定性,使得仙游县的三一教信众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比例,若计算信众(相信三一教但并未入教)大概在20万左右,这个数字将近仙游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因此,当我们在仙游农村调研的时候发现,基本上每个村子里都有二一教的祠、堂,人的村子甚至有好几个,可以说二一教的影响遍及了整个仙游县(尤其是农程度不高,从表二可以看出小学和文盲的门人占到25998人,占到门人总数的83.64%,高中以上仅占2.90%。这种状况对于一个宗教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由于文化素质的低下,大量的经典被忽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迷信的方式,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我们的访谈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人多数村民对于“先生”的最人的期望是“保佑我全家”,对“先生”的最直接的理解是“像菩萨、神仙一样的人”,当然,祠、堂中的卜凶问吉的事情则更为常见。
 
此外,表二还说明了在二一教的门人构成之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人,占总门人数的63.15%,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农村人多数年轻人基本上在外打工,家里剩下的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在城市,很多人都是在退休之后才信三一教,成为门人的。在仙游县林龙江纪念堂我们曾经访谈了一位陈姓的负责人,他说三一教的门人基本上都是以老年人为主(当然很多地方也有年轻人信,但是年轻人成为门人的并不多),很多人退休以后会到这里来学习,因为“先生”教得东西都是好的,所以,很正常也就接受了。在很多村子,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三一教祠、堂的边上挂着“XX村老人协会”的牌子。
 
  (三)教职人员分析

当地政府对于三一教的管理是参照《宗教事务条例》进行的,从2001年开始对三一教的活动场所进行试点管理,作为仙游县三一教活动中心——林龙江纪念堂就是在这一年被列为宗教活动场所的试点管理单位的,目前,整个仙游县有84个登记的三一教活动场所。
 
三一教祠、堂的管理是根据三一教的教义具有“三纲四业”的世间法和“心身性命”的出世间法的内外双修的特点,规模比较大的祠堂,在管理上有教职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两种。其中,教职人员包括:
 
主师:主持祠、堂的全面工作,根据本堂需要设置教职,开教传道,土持入教仪式,授受门徒、教义以及林子心法,举办各类讲师培训班、经书学习班,举行会道仪式等等;
 
掌教:掌管本堂教务活动、培养引证师、见证师,举办立本、入门仪式,传授心法,教授经书、礼乐等等;
 
秉教:协助掌教开教传道、举办各类教务活动,指导门人修炼林子心法等等;
 
道长:负责举办经书经典学习班,讲师培训班,会道仪式,引导门人修习等等;
 
坛师:主持经师法事、教规、礼法,负责主持各节日的祭祀仪式等等;
 
堂长:负责组织本堂道友参加本教教务活动,负责本堂建设、修缮、济世等等事务;
 
  以上这些都是教职人员,其职责是处理教内事务,除了教职人员,还有一般的管理人员,包括:
  监理:监察各职务遵纪守法,监督收支,反映道友意见和建议,理顺教内外关系;
  会计:管理本堂收支账目,做好日清月结,节日、年关收支账目公布;
  山纳:管理本堂现金收支,严格财务制度;
  保管:保管本堂的一切财产;
后勤:负责本堂的各种接待、采购;
 
当然,小一点的祠堂其管理人员自然也就没有这么复杂,主要是由董事长和堂主 (董事长和堂主是三一教基层的管理者,前者主要负责日常事务,后者主要负责宗教仪式)负责管理。由教职人员负责教务管理,由一般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在这样的方式下,三一教的祠、堂运作基本上比较正常,我们也在很多祠、堂中看到张贴着明细的职责分工,明细的账目收支,这种规范化的操作也使得仙游县的多数(62.38%)的祠、堂都在正规运作。
 
在这两类管理人员中,普通的管理人员是出于维护三一教的日常运作的制度化管理的需要,对于宗教信仰本身而言,是一种辅助性的,而教职人员则是主要的,那么仙游县三一教的教职人员配置情况如下:
 
就性别而言,仙游县三一教的教职人员基本上是以男性为主,女性仅76人,占9.48%;就文化程度而言,与门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相一致,教职人员当中,小学以下的有454人,占56.61%,高中以上仅61人(7.61%);就年龄分布而言,以老年人为主,55岁以上559人,占69.70%:就身份而鬲,主要以农民为主,有738人,占到92.02%。简而言之,教职人员的特点是:以农村老年男性为主,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这对于三一教教义、经典的有效传播,应该说是一种障碍,在我们调研的许多祠、堂中,经常看到经典被搁置在一边,或者干脆锁在柜子里,基本没有人翻阅,很多教职人员的传教活动,也就是简单地说一下人应该做好人,做好事,以及怎样做好人,做好事等等,基本上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谈的。
 
三、典型样本及分析
 
我们采用典型研究的方法,选择仙游县象溪乡象山村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希望通过对该样本的深入了解,使我们所要把握的对象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典型研究对象的选择出于以下考虑:信仰状况对当地其他村有代表性、民风淳朴、适当的封团程度。我们住在一户陈姓村民家中,与村民共同生活了20天,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来实施研究计划,访谈对象为村委书记,村民(各个年龄层及各种职业的村民),省宗教局有关负责人,祠堂、书院和寺庙的看守者和负责人等;观察村里的宗教表现形式、宗教仪式的过程、活动频率,祠堂使用状况等。
 
象山村中有一大两小三座三一教祠堂,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或者说是成为信众活动中心的)是位于村中心、规模比较火的“象溪浔山陈氏祠”。祠堂的修建完全属于民间行为,资金主要来源于香火钱和附近村落祠堂的资助。祠堂的面积不算大,总共约有50m2左右,在当地规模一般,大殿的中间正中位置摆放着教主林兆恩的塑像,头戴二纲经、履五常履、著三纲五常农、两手拱太极。在祠堂正中位置,摆放“供桌”,这是用以日常祭祀、献礼的。供桌的摆放按照五行的方位与特点来放置相应的物品。根据传统的观念,五方是与五行相对应的,东西南北中,依次对应于木金火水土。而放置于这五个方位的物品则是必须与方位的五行属性相符合,依次为鱼鼓、罄、香炉、茶、花。陈氏祠供桌上摆放的物件除了上述之外,还有一颗教主的“金印”,据祠堂负责人的介绍,金印一般是在举办仪式时用的,盖在需要焚烧的疏启上面,具有镇邪的效果。
 
据负责人介绍,祠堂目前日常所进行的仪式,大概有四种:新门人的入门仪式,会道仪式、普施仪式以及诞庆仪式。入门仪式是信众成为门人所必需经历的过程,其程序人致为:填“启章”——主师(或者掌教师)宣读戒律——焚启告大——授艮背心法(林子心法)。在目前的村子里,入门仪式倒是举行得不多,因为人多数人都已经是三一教的门人了。第二个仪式是会道仪式,也就是门人的学习仪式,按照三一教的规定,每逢朔望之日,各堂的门人都要到堂诵经,每个祠堂的负责人也会给门人们讲解经典的学习心得、体会,以教导门人,这在陈氏祠中也是正常开展的。普施仪式,实际上就是帮助别人,平时修路,年底对家庭贫困的人进行接济等等都是这一仪式所包含的内容。最后诞庆仪式,也就是三一教在一些节日或重要日子里举行道场仪式,按照内窬分人致有开光、落成、告竣、报本、开恩、普渡等等,目前祠堂内所进行的基本就是教主的诞辰日(每年正月十四日和七月初六)的供奉仪式,还有就是门人家里有红白喜事时的道场。总体来说,其仪式是介于佛教、道教之间,或者兼具二教的经。其行道的服装为头戴三纲中,身穿三纲五常服(三纲五常服原为蓝布,前三幅,后五幅。今为蓝布长衫,比较盛大的场合则穿宽袖的蓝缎绣金线太极八卦农。)
 
祠堂大殿的两侧,一边放着仪式时穿着的农服,摆放着一台21寸电视机,前面整齐地排着长木椅,这样的情形对于三一教在当地农村中的发展现状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此外,在我们所住的陈姓家庭中,我们也发现了三一教家庭祭祀的基本形式,其所采用的形式非常简单。据主人介绍,他们是每大三次上奉,就是上些香,然后换一下清水,或者供些水果,关键是要求教主的护佑。
 
通过访谈,我们看到对于村民而言,三一教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依托,同样也是其物质生活的一部分。就精神上而言,信仰为其提供了精神上的依靠,当然,这种依靠是可以比较简单的,比如“做人要做好人”,“人要做好事,不能做坏事”等等,这是村民们对于林兆恩所强调的“心身性命之要道,二纲五常是至德,土农工商为常业”的最为浅显的理解和贯彻,成为他们生活的原则。作为物质生活角度而言,三一教的祠堂成为村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和交流平台,满足着人们生活的需要。三一教的信仰已经融入到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三一教门人成为调解矛盾者。在访谈中有位村里负责人陈xx告诉我们,“三一教我们这里大家都信,我也信二一教,因为它提倡的东西是好的。”三一教的门人以老年人为主,就象山村而言,门人中90%以上为超过45岁。同时,这些老人在村中有着比较高的威望,比如祠堂的董事长或者堂主(董事长和堂主是三一教基层的管理者,前者主要负责日常事务,后者主要负责宗教仪式)。村民之间如果有纠纷,都由他们出面协调,总能很快得到妥善解决,所以村中邻里之间关系和睦,基本上没有什么矛盾、积怨。在我们20天的调研之中,我们能够很清楚地感觉到当地这种融洽的氛围。
 
第二,事事离不开祠堂的祭拜。除了在较人型的布道仪式上还偶尔会有讲经以外,二一教主要是以占问吉凶的方式存在。据村民介绍,在当地要是家里有红自喜事,比如生小孩、建房子、结婚、老人过世等等,人家都会到祠堂来求一签,问吉凶,求吉利。祠堂的香火很旺盛,这从祠堂里公布的收支情况中可以看出米。我们在陈氏祠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林姓妇女,求签问其彩票能否中奖。在其他的祠堂之中,我们也不时会发现村民间吉凶的情形、烧香顶礼的情形,这在村民看来,自然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
 
第二,祠堂成为人们日常交流活动的中心。一剑晚上,村民便三三两两地聚集到这里米。祠堂里配有一台电视机(一般居民家无电视机),村民在祠堂破旧的电扇前纳凉、拉家常或者看电视成为村民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其他的祠堂实际的情形也和这里基本相似。
 
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于三一教信仰接受的原因,亦即信众的内心需求和想法:
 
第一,对教义的认同感和对教徒的信任感。二一教所倡扬的伦理道德对村民有一定的吸引力,虽然经籍理论对人多数人来说是很难的,但是人们根本不用学习经典就形成了一种共识:三一教的教义是好的,信教的人是好的,先生是教我们要做好事的。这是一种非常纯朴的、直观的理解,而这也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一种方式,很多人就是因此对其产生好感或在其中寻找实现自我价值与自律的精神力量而去信教。
 
第二,祈福禳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家平安才是村民最为关心的事情,是他们信仰宗教的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他们的观念中,祭拜鬼神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只要上几根香,献上些许祭品,再磕上若干响头,就可以得到鬼神的庇佑,又何尝不可呢?在这种纯朴的功利心驱使下,林兆恩原先所形成的知识分子团体,在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之后,成为了民间的一种普遍的信仰而得以存在。
 
第三,在当地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人们有交流的需要。由于经济不发达,信息比较闭塞,村民的生活内容也并不丰富。祠堂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聚会的便什条件,成为聚会的公共场所。老年人于外界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而祠堂则是他们与人交流的中心,所以,在许多地方三一教组织与村里的老人组织是合而为一的。
 
四、三一教在当地社会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三一教是一种鲜活的民间宗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功能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整合功能。三一教有固定的教义、定期的宗教仪式和固定的讲经会道。而且,三一教的教义是以日常伦理道德的教育为主,这对于良好的卒士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意义。三一教的祠堂在当地还起着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由于祠堂的董事长或者堂主均是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当地村民之间有什么纠纷,一般都会找他们出面协调。宗教的和世俗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在促进当地的稳定的同时,将人与人之间通过伦理的纽带联结起来,从而形成了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在这个层面上,三一教对于当地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当地的二教祠堂对于当地而言,都是很好的文化遗产和社会财富。
 
第二、心理调适功能。三一教所提倡的东西,可以给人们提供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慰藉,可以帮助信徒化解由于暂时的社会不公而带来的愤懑和怨气,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及人生种种烦恼。这种心理调适的功能,能够使信徒获得精神上的依托,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
 
第三、教育功能。从三一教的教规看,条目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入门的教徒必须遵守“明训“(戒章)如下:一、以三纲五常为日用;二、以入孝出悌为实履;三、以士农工商为常业;四、明义利之辨;五、戒饮过量之酒;六、戒斗气之勇;七、戒淫邪之行;八、日搜己过,痛自忏悔;九、每日素食一餐。女教徒诫条同,惟其二、三是以三从四德为实履,勤治纺织为常业。这些实际上就是生活的规则,民间信仰的表述方式如此细致入微、浅显易懂,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途径。同时,三一教也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三一教信徒老人为主(占67.7%),在农村往往扮演“教师”的角色,在大型的会议上布道,推广三一教的思想。在一些地方,传统是老人们为孩子们讲述三字经、道德经等,教诲人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象溪村陈氏浔山祠中电视机柜门上贴有一首“教戒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书不读子孙愚,有田不耕仓禀虚。提醒着看电视的孩子们不可忘记学业。在一边的墙上,还有对联一幅:无月难穷千里目,有书不负百年身。三一教信徒将其对教义(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的修养)的坚定信仰,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传输给了下一代。
 
第四、社会交往功能。三一教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首先,参加教内活动,是教徒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共同的信仰加强了这一交往,成为教徒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桥梁。教规规定,“凡遇朔望或五、十日,要组织学习,讲经论道,印证心法。在学习中务必齐集一处,互相讲解”,“要定期举行会道,设教度人”。仙游县的各个三一教祠堂都会不定期的举行会道(学习经典),引导门人积极参加,同时,作为仙游县三一教活动的中心——林龙江纪念堂每年都会定期举行四次会道,这些对于促进门人之间的交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一部分门人向非门人宣传教义教规以扩大三一教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教内外人的交往。再次,三一教使内地与台湾及与东南亚一些国家有了一条很好的民间交往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海外的三一教门人经常到莆田来拜谒三一教主,加强了和大陆门人之间的交流,同时还积极捐资兴建学校、公路、桥梁等公益事业。最后,祠堂作为人们的生活重心所在,成为了人们活动、交流的场所。
 
第五、社会公益功能。三一教之创立很大程度上与林兆恩本人在倭寇犯境之际的毁家纾难的义行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林兆恩这种爱国爱乡的举动赢得了信众的支持和拥护。三一教建立以来,也一直把社会公益事业作为自己的责任,非常强调门人信众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这是三一教的一个良好的传统,在今天依旧得到了良好的保存和发扬,凡是三一教门人所在的地方,无论是救灾济贫、怜贫助学、建桥修路、建学校、修水利、修文物、献茶水等等公益事业中,都会有门人的积极参与。此外,作为二一教的常规性要求,每个祠、堂都会在每年的年底进行普施活动,主要关心本祠、堂附近那些家庭贫困,需要帮助的家庭。在我们的调研之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二一教门人对于当地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比如郊尾镇的芹林书院为当地村道改造,发动门人捐资160万。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仙游县二一教活动中心的林龙江纪念堂经常受到政府的可定和表彰,2001年5月,被仙游县人民政府授予“助残捐资先进单位”,2003年3月仙游县民宗局授予堂管委会主任李洪宗“宗教界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的称号,2003年11月,被县民宗局授予“捐资支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先进集体”,2005年1月,被莆田市民族促进会授予“扶贫济困先进单位”。这些都表明了三一教门人在宗教学习之余积极参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投身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当地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
 
五、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三一教作为地方性的民间宗教,在当地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农村社会而言,尤其重要),如何正确引导并发挥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重要问题。目前三一教内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龄结构老化。解放后,三一教的活动一停就是几十年,再加上“文革”的十年浩劫,几乎没有机会吸收新教徒,所以现在的教徒严重老年化。老年人年事已高,健康每况愈下,有很多已经去世,而年轻人对三一教不太感兴趣,也没有时间,更多的为经济利益奔走。眼看三一教面临失传的危机,选择接班人,承上启下的问题就迫在眉睫了。而且目前的新一代教徒也和以往不同,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既考虑到传统,又考虑到新形势,值得认真思考。
 
(二)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影响着教徒生活的单一性。农业劳动时间观念不强,农民可以随时丢下手中的活计去参加三一教的活动,工人就不行,因为工业生产要求高度的劳动纪律性,在工作时间内工人只属于集体的生产流程而绝不可能为了按时参加教内活动而任意停下工作。这就使得由农民转变为乡镇企业工人、建筑承包工人及城市民工的教徒无法按规定的日期和时间玄参加活动,打破了农业社会中教内活动时间和形式的单一性。如果白天活动,人人都忙于工作,不能参加活动,这使得更多加入其中的教徒为退休人员,因其时间安排比较自由。
 
(三)信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在创教初期,三一教是一个知识分子团体,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三一教的宗教信仰色彩逐渐冲淡了其作为知识分子团体的特点。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仙游县三一教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广人农村地区,由于文化素质的低下,大量的经典被忽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迷信的方式,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三一教拥有着大量的经典,有着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和思想史意义的文献,这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存和传授,对丁三一教而言,将是一个巨人的损失。三一教不仅仅是一种民间宗教形式,更是当地的一种文化,如何提高门人文化素质,传承三一教的文化内涵,应当成为相关部门所关注的问题。
 
(四)管理相对混乱。由于三一教内部各个祠堂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三一教内部管理混乱、松散,对门人、信徒缺乏必要的约制力,导致迷信活动严重。有识之士在呈送政府部门的报告中指出:“由于缺乏组织和领导,其宗教教规与心身性命之学不能为教徒所完全明白,致使教门渐趋晦蔽,其间也有少数别有用心和不明宗旨的人,以迷指迷,以讹传讹,异端四起,分门别户,甚至假冒三一教之名,谈妖说怪、跳神、咒术等,违背二一教之本旨,长此下去,势必致正教之演变,趋向邪径”。占全县10%以上的人口都是三一教信众(其中门人约4%),老人和妇女占70-80%,如何管理好他们,对于整个地方的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根本问题在于管理,当地的政府职能部门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诸如试点化管理等等,在试点管理的祠、堂中,完善了对门人的管理制度,建立了严格的人员、财务、保卫、消防、卫生、文物保护等等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6年5月《国家宗教局关丁福建省民间信仰问题的调研报告》,肯定了莆田地区三一教信仰的管理工作,并原则上同意在莆田地区成立三一教协会,以更好地推进对民间信仰的管理和引导工作。这对于三一教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消息,随着二一教协会的成立,三一教有了明确的定何,无论是对于三一教本身的发展而言,还是对于当地职能部门的管理而言,都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举措。三一教内部的管理和发展必将走上正规化,内部教职人员培养、门人引导以及教义、教规、仪式和经典保存方面也会有更大的进步的,对于莆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何善蒙,浙江大学哲学系,讲师,从事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王廷婷,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从事宗教社会学研究)
 
载于《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二期;
 转自莆田文化网,http://www.ptwhw.com,2012-07-06。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宗教财产归属的法律思考 \杜应芳 李荣
摘要:宗教财产归属不明,导致社会乱象比比皆是。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财产…
 
拉美政治变迁的社会基础——对巴西、智利、阿根廷三国天主教与左翼关系的比较研究 \钟智锋
摘要:20世纪末,拉丁美洲出现了两种型塑拉美政治变迁的重要运动——左翼运动和天主教…
 
加尔文:西方权利变革的起点 \安哲明
以良心自由为其中核心,首先要求宗教自由,而取得宗教自由则至少需要保障人不受迫害和…
 
沙特政教关系变革与社会话语重构 \孙晓雯 佘纲正
摘要:长期以来,沙特阿拉伯奉瓦哈比派教义为国教,在政治领域和公共生活中践行瓦哈比…
 
从超越世俗到走向神圣 \曾润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总统普丁在公开国家发言中所涉及的宗教和神秘元素,选择了能够…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拉萨穆斯林群体调查
       下一篇文章:宗教文化与青海地区信教群众的社会生活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