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灰市中的三自教会个案
发布时间: 2015/11/5日    【字体:
作者:林承慧、郭承天
关键词:  灰市 三自教会  
 
本文藉由田野调查,实际走访位于中国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的教会,并在两地各挑选一个三自教会和一个家庭教会,共四个个案,观察其在前述四个变项上的呈现。其中关于“神学演变”,由于不若其他变项,有明显、独立的外显行为,也可能受到不只一种的神学观念影响。故下文将藉由教会其他层面的发展,来观察、分析其可能的神学立场和转变。
 
 ―、北方的三自教会“甲1”
 
(―〕发展概况与灰市行为
 
甲1成立于1914年,并于中共建政后,投入三自爱国运动的行列,成为中共认可的合法教会。目前教堂占地4千平方公尺,人数约有7千,主日礼拜在不同时段分成6场进行,其中一场还是专门英文礼拜,是当地人数最多、规模最大 的教会,也是许多外宾来访时的指定聚会地点。
 
但如此有代表性的合法教会,在实际的行为上却不见得循规蹈矩,笔者第一次参与甲1礼拜时,台上的牧师就公开呼吁信徒“要在政策上打擦边球,以灵巧的方式,进行福音工作。”平时教会也常挑战政府底线,如未经核准就邀请境外牧师上台讲道,或邀请不合法的宗教人士进行授课、培训、主持宗教活动;教会所设的儿童和青少年主日学,也违反了政府不允许对未成年进行宗教教育的不成文规定;在政府的反对下,教会仍坚持在每场聚会开始前敲钟,并在教堂外广场办圣诞节活动、组织信徒跳赞美操等。
 
就教会内部的活动也可以发现,甲1不若一般外界对三自的假教会印象,除了主日礼拜外,周间都有丰富的培训课程,固定开设信仰造就、查经分享、敬拜赞美、祷告会等,并有儿童、青少年、成人主曰学,大学生、青年和长者也各有另外的聚会,或依兴趣和职业成立团契。由于人数众多,教会发展出了85个小组,透过少数人一起查考圣经、分享生活近况,使信徒能获得有效的信仰栽培,也增强信徒间互动和关怀。
 
甲1的聚会点多半也属于灰色市场,因为在58个聚会点中,就有48个是处于未登记状态,甲1仅称之为“有联系的聚会点”。虽然名义上都是挂在甲1之下,生存也受甲1保护,但已登记者和甲1关系密切,讲道与奉献都统一管理,而未登记者则每个月只有约两次,是由甲1派牧者讲道,也不强制收取奉献,可以说在实际上享有更多自主空间。
 
(二)组织成员的特性 甲1如今的“教会化”成果,是在各方面经历了很大的转动。从组织成员来看,甲1由于成立时间较长,90年代以前,长期的政治压迫,一度停摆的传教工作,使得信徒普遍偏中高龄。所以自90年代开始,甲1首先推动教牧团队的年轻化,并积极向外宣教,吸引大量的青年人参与教会,加上甲1坐落于多所大学、科技产业聚集地,也就自然地吸引了更高比例的知识分子参与,信徒主力开始慢慢调整,现在中青年已大约占了80%。
 
在教牧人员的素质上,也经历了一些改变。甲1的主任牧师温牧师曾经在国外攻读多年神学,也在国内神学院任教,并时常与海外教会交流,他说在国外的这些经验累积,使他真实的看见海外教会的经营,明白一个健康的教会,就是要靠着基督,和弟兄姐妹有真实爱的联结,并且向外广传福音,实践圣经中教会及基督徒的大使命。温牧师很自豪的说,牧师对于教会治理的态度,是教会如何发展的关鐽。他将三自牧者分为三类,一类是打瞌睡型,纯粹受政府任命而就其位,并不在乎教会发展;第二类是犹大型,专做监督、检举工作,追求个人仕途与利益;最后,则是擦边球型,这类牧师真正关注教会发展,在政府规范下努力拓展教会,时常游走在政策法规的边缘,企图争取更多空间。而甲1正是因为有一群,愿意打擦边球的牧者,才得以使得甲1有更胜于其他三自教会的发展。
 
虽然他自己还在市基督教两会担任副主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全国基督教两会常委,可以说是具有多重身分的牧师,但却坦言三自的道路并不是他心中所认同的信念。对他来说,三自运动有形成的历史渊源,是让共产党放心,也让福音种子能继续留在中国的折衷之路,虽然不符合圣经教导,却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现在甲1虽然也会协助政府,进行宗教法规教育,但从未贯彻政府希望推动的,扭曲基督教核心教义的神学思想建设,影响更大的反倒是传统福音派神学。
 
 (三)与家庭教会的关系
 
 而和家庭教会的竞争,也是促使甲1迈向教会化的激励。虽然作为具垄断性的三自教会,甲1是该行政区最主要的合法代表,每个礼拜都有大批的信徒,从教堂门口一路绕着建筑物,排成长长的队伍,等候进入教堂聚会。对于很多非基督徒来说,要了解基督教最直接的管道,就是走进这些“看得见”的教会,甲1所能提供的公开性和安全感,无疑是信徒增加的一大拉力,他们不用向外传福音,也不用和其他教会竞争,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人涌人,而这也是多数城市三自教会的共通点。
 
但先天的优势并非总是无往不利。几年前,甲1就有一批信徒因为喜欢家庭教会在讲道之外的一些团契、查经,认为这样的运作模式,更能帮助他们在信仰上有所收获,由于教会规模小,信徒彼此间也有很多关怀,后来一大批人就因此离开了甲1,改去家庭教会聚会。原来甲1在几年以前,教会活动一直就只有主日礼拜时的讲道,除此之外,几乎未对信徒有另外的信仰栽培和关怀,加上甲1聚集了数以千计的信徒,却不成比例的仅有16位教牧人员,这使得信徒在面对信仰或生命的困难时,无法在教会寻得有效的帮助,若本身不够主动,所能获得的资源和照顾将更为有限,会友的流动率也因此大幅提高。
 
这次事件后,使甲1真实感受到宗教市场的压力,并开始检讨自身的不足, 将更多心力投注在牧养的工作上,前两年的教会发展目标更直接定为“小组年”,全力发展小组工作,果然在短短2、3年间,就成立了85个以查经、学习、兴趣、职业等不同分类的小组,将众多信徒归属在各个小群体中,使他们除星期天的礼拜之外,能花更多时间学习圣经,建立彼此间的互动和关怀。
 
另外,甲1有时也会利用政府对家庭教会的防范,来增加自己的活动空间,如甲1聚会前敲钟的仪式,或者近年来聚会场地不足,希望另外再租写字楼的情况,本来都不为政府同意。教会的冯牧师就提到,自从守望教会事件发生后,租用写字楼就非常敏感,一般业主都不愿意租给教会,但教会以每年500人受洗的速度增长,人数饱和,场地不够用也是实情,时常有家庭教会的人来公开“抢羊”,向每遇在教堂外排队等候聚会的信徒发传单。
 
在与政府博弈的过程中,温牧师就会主动将这些教会间的竞争告诉政府,让他们知道“不多给甲1一些空间,信徒都会转去参加家庭教会”,政府在不愿意信徒流动到家庭教会的情况下,虽然不希望增加聚会场地,却也只好选择适时地在部分层面放手。
 
 (四)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对于在灰色地带游走,不时挑战法规限度的行为,温牧师说,教会有时候是进一步退两步,有时后是进两步退一步,没有地方政府会乐见宗教发展,教会的增长只会降低他们考核的成绩,所以每年政府只开放少量登记名额,以控制表面的聚会场所数量,这也是甲1之所以有48个聚会点尚未正式登记的原因,不是他们不想登记,而实际上是政府造就了这些灰色空间。
 
作为北方城市的教会,温牧师也形容三自就是政治气氛的“晴雨表”,很多人以为只有家庭教会才会受政治氛围的影响,实际上三自的感受更为直接,像是配合中共“十八大”召,2012整年被定为“安全年”,这个要求不只是硬件设备上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政治上要安全,即便在教会里面也要注重维稳,冯牧师谈及政府时,也持以非常谨慎的态度,认为国家保密系统到现在都很强势,不仅恪守宗教法规,连牧者返乡都要30日前报备,也不准在教会辖区外讲道,他自己就曾经因为违规多次被政府警告。平时教会请不合规定的牧者讲道或授课,都第一时间就会得到消息,每次也向教会表达强烈不满,温牧师身为教会负责人,除了表面上赔礼道歉,表示改进之外,也只能在政治工作上多下功夫,尽量配合要求,与之建立更多友善的关系。
 
“政府对你这个人信任,才会对你做的事放心”,温牧师说,自己必须花70%的时间做政治工作,才能使教会其他牧师有100%的时间做教会工作。除了例行性的会议要出席,政府推的政令要宣导,甲1还是少数竖立国旗的教会,每个月初及逢国家大事时,都会举行升旗仪式,一般教会只有碰上与信仰有关的复活节、圣诞节才会举行活动,但甲1却在春节、重阳节、十一国庆等,都特别举办感恩会,还召聚教牧人员、同工一起观看国家重要活动转播,并主动组织座谈,撰写报告。
 
这种种举措,无论是主动或被动发起,都是在向国家宣示教会的效忠,传达好信徒也会是好公民的讯息。而这些努力也确实让甲1连年获得“先进社会团体”、“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等奖牌,更时常在海外重要人士来访时,作为接待教堂,温牧师也时常在国家举办赛事时担任代表牧师,与海外基督徒交流,其与政府间的互动友好可见一斑。
 
虽然外界对三自牧师的政治性有诸多质疑,但温牧师和冯牧师都认为在中国牧会就必须要走“中国特色”,就像圣经上说必须“灵巧像蛇”,虽然确实要花很多时间做政治工作,但多顺着政府,让他们放心,也才能做更多教会的事,温牧师也举例,某次教会受洗人数有100多人,政府觉得太多,后来在牧师们的极力争取下,政府就同意只要在受洗前进行宗教法规培训,就让洗礼顺利进行,也算是双方的博弈。甲1会努力让政府知道,福音的兴旺对于维护政权、维护社会公义都有正向作用,相对地,政府也才能在灰市中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南方的三自教会“乙1”
 
 (一)发展概况与灰市行为
 
乙1成立于1847年,和甲1—样,很早人了三自的行列。现在在当地也是最著名的教会之一,不仅有独树一格的哥德式建筑外观,教会人数也多达5千人,主日聚会分为3堂进行,除了一般的教务,选设有培训部、探访部、外宣部、青年部和主日学等,并发行内部刊物,登载信徒的生命见证,教会还成立了两个基金会,专门帮助在偏远地区传福音的传道人,和家中经济困难的基督徒。
 
而乙1的灰市行为,主要集中在大量向外且公开的福音行动上。从90年代开始,乙1就时常私下接待来自海外的布道圈,在教会进行讲道、交流,并一同规划宣教事工。教会本身的外宣部,也经常跨地区协助一些资源较缺乏的外地教会;并连续好几年,在圣诞夜组织信徒到户外报佳音;平时教会的主日礼拜,不只在教堂里看得到,乙1还特别在礼拜楼旁边的空地,放了一个大屏幕面对外面的街道,让外面作生意的摊贩、不经意走过的路人,都能够看到礼拜的实况。
 
此外,乙1也设有儿童主日学、少年团契和大学生团契,有系统的带领未成年的孩子学习过教会生活,在笔者参与观察期间,乙1还办了4天的青少年夏令营,请外地牧师准备了一系列主题的讲章,报名参加者近百人。看得出教会对于福音使命的重视。
 
其实教会与境外团体,或是外地的教会接触,并不是没有合法管道可以依循,只是依规定,教会至少要在两个月以前向上级申报,过程十分繁琐,而活动通常就进行短短几天,实在不符合实际,也不是申请就一定会通过,所以教会通常都不愿意走这个程序,顶多是口头跟宗教局的人报备。
 
 (二)组织成员的特性
 
 身兼两会要职的乙1主任牧师成牧师,也曾经在国外念了3年神学,教会的发展走向,和与政府交涉的压力,主要都落在他身上。他笑着说,或许这方面我比较勇敢、果断,不怕上面的压力,才能成为信徒的遮盖,带教会走在前头,做其他教会不敢做的事。成牧师相信,上帝是为了让他开展更多教会工作,才使他担任这些职位,两会的存在也应该是为教会服务,所以即便在外人看来两会应是政治性大于宗教性,但他却不愿意受制于这个职务,也很坚定地说“两会的身分对我来说不是主要的,不合理、不该遵行的法规,我们就不会遵行,如果真的因此丢了这个官也无所谓。”
 
(三)与家庭教会的关系
 
在和家庭教会的相处上,乙1也不若一般三自教会和他们保持泾渭分明的界线,反而经常会一起参与培训课程、举办布道会等。比较特别的是乙1在90年代接待的海外牧者们,很多其实都扎根在当地开展事工,有些也成立了家庭教会,并持续和乙1保持同工(合作)关系,时常邀请乙1牧师去讲道,许多信徒也会同时参与两边教会的聚会,并不觉得两者在讲道内容和信仰教导上有什么差别。然而和许多三自教会的问题一样,乙1也因为教会人数过多,教牧人员比例太低,而遭遇牧养不足的困境。成牧师就很坦白的说,还是可以感觉到家庭教会的竞争、所以乙1现在非常重视讲道内容,每次一定要让信徒有收获,并且也要求教会每年都要到信徒家中探访,以有效增强彼此的连结,关心、了解信徒的需要,现在教会共有40个探访组,每位牧者都要负担起各自的区域,并且教会还培训了一批义工队,适时在牧者无法触及的地方,发挥关怀作用。
 
 (四)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对于乙1的灰市行为,当地政府一直是以比较宽松的态度在处理,牧师们也都认为,政府很多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改革开放以来,双方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也鲜少给予压迫和打击,即便是最近要召开“十八大”,或是其他政治气氛比较紧的时候也是如此。除非有人刻意检举,政府才会例行性的来关切一下,但也不会太为难。相反的,在很多教会权益上,如财务方面的支持、教产问题、教牧人员的户籍,都还是靠政府帮忙解决。
 
政府表面上虽然不会鼓励教会发展,但其实也知道教会都是在做好事,有一阵子当地治安比较不好,官员在会议上还跟牧师们说“你们要担的担子重了”, 这也间接意味着,政府肯定宗教的价值,支持教会在社会层面做的努力。
 
基于教会间团结的考虑,也基于登记所带来的好处,成牧师有时会顺着政府之意,说服家庭教会登记,但成牧师也知道,中国的地方发展差异极大,乙地虽然开放自由,更多地方却还是严谨保守,“如果换个空问,我或许也不一定会选择登记的道路,纯粹是目前在乙地,才会让我觉得登记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法规,乙1也会跟政府反应,也感觉出政府接纳的程度在逐步提高,平时乙1也会跟官员传福音,邀请他们来参与聚会活动,成牧师就说,一位退休的统战部干部就成为了基督徒,还写了好多见证,虽然不能公开承认,可是相信他们心里都有受到潜在影响,埋下了福音的种子。
 
载于《大陆扩展中的基督教灰色市场》(二),转自属灵人,2015-01-25 。
http://54.199.146.26/html/meizhouxueren/2015/0125/34123.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北京教会学生事工的历程与反思(一)
       下一篇文章:灰市中的家庭教会个案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