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近代江南宝卷以劝善为主
发布时间: 2017/4/20日    【字体:
作者:陈甬军
关键词:  江南宝卷 劝善  
 
 
宝卷是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中按照一定仪轨所演唱的一种文本。宣说宝卷称为宣卷。宝卷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唐代寺院的“俗讲”和宋代早期的“说经”,宝卷的内容很多源自佛教。郑振铎认为,早期宝卷是变文的一种,宝卷中的很多题材片段都与变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目连救母、孟姜女、释迦太子成道等主题,还有在宝卷文本中所广泛运用的“叹五更”和“地狱游历”等题材都是变文的常见内容。随着时代变化,宝卷也不断杂糅进各种民间曲艺内容,如各代的鼓子词、诸宫调、戏文、杂剧、散曲、道情等都与它有着各种交集。
 
  早期宝卷也被称为“经”或“科仪”,内容多为宗教经文和劝善故事,主要流传在华北地区,被民间宗教社团用以传播教义。罗教、白莲教、红阳教等诸多教派都有所运用,同一时期也被佛教和道教徒所沿用,但在规模和范围上相比民间宗教宝卷影响要小许多。可考的最早以宝卷命名的刻本出现在明正德年间,在明朝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发现宝卷的影子,例如,《金瓶梅词话》中就有大量描写宣卷活动的文字,准确记载的宝卷就有《黄梅五祖宝卷》《金刚科仪》《五戒禅师宝卷》《黄氏女宝卷》和《红罗宝卷》五种,目前这五种宝卷在民间还有各种刻本、抄本和石印本流传。从流传下来的宝卷版本情况看,万历、崇祯年间,宝卷在北方得到空前的发展,流传极盛;清康熙后受当时政治等环境的影响,宝卷衰微。清末民初由于政府对宝卷控制的放松,在江南地区宝卷又开始兴盛流行起来,同时北方民间教派宝卷却萧条下来,显得一蹶不振。
 
  关于江南地区的宝卷,李世瑜在1959年发表的《江浙诸省的宣卷》一文中提到:“清同治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宣卷扩散到江南以上海、杭州、苏州、绍兴、宁波等城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从中国昆曲博物馆所藏243种宝卷中可以发现署道光的本子6种,署咸丰的本子3种,署同治的本子有11种,署光绪的本子有102种,署宣统的本子有3种,民国本子有61种。以上数据可以佐证,道光、咸丰年间江南宣卷行业应该已经兴起,同治、光绪后宝卷版本数量直线上升,是江南宝卷发展的高峰。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宝卷主要以教化行善和民间故事为主,与早期北方宝卷相比,内容上与民间宗教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清末民初江南宝卷主要集中在积善修行、因果报应、沉冤昭雪、仁义孝悌、贞烈贤良、忠奸得报、延寿拜忏等几大主题上。其中像《义妖传宝卷》《十五贯宝卷》《梁祝宝卷》《孟姜女万里寻夫宝卷》等都是江南宝卷的典型,这些故事在江南地区至今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题材,后来在越剧、锡剧、沪剧等后起剧种中也被普遍沿用。
 
  清末民初,江南宝卷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宽松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石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清末江南地区各种善书局不断涌现,这些书局广泛刊刻印发善书,除当时影响较深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外,印发数量最多的应该就是宝卷。随着石印技术的传入,印书成本降低,出版印刷市场竞争激励,宝卷一度成为各善书局的畅销书。当时上海惜阴书局、文益书局等善书局特地聘请专人,修改润色民间宝卷,然后排版刊印。从石印本宝卷中能够发现,当时有南京聚珍山房书庄,杭州和绍兴的聚元堂书庄等专门分发销售宝卷。在中国昆曲博物馆所藏当时惜阴书局印刷的石印本《双钉记宝卷》中,一则插页广告罗列了当时新出的《蝴蝶杯宝卷》《杀子报宝卷》《珍珠塔宝卷》《麒麟豹宝卷》《玉连环宝卷》等24种宝卷,并且在最后标注“名目百余种不克详载”字样,这一书目说明当时善书局在宝卷刊印上是不遗余力的。
 
  石印本《麒麟豹宝卷》上卷末有陈润生注,“本局发行各种宝卷有余年,每年消(销)数惊人,但皆普通流行本,而民间抄传佳本尚缺,因不惜工本四出搜求古抄本,另加绘图精抄发行。成本虽大,价目不增,以求普及而答惠顾之盛意焉。”这段备注,说明当时像惜阴书局、文益书局等一系列善书局都为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不断推陈出新,四处搜求民间宝卷,使宝卷由早期民间宗教文本变成一种供大众消遣的民间文学形式。
 
  据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统计,上海各书局和善书坊有记载的出版宝卷版本总数为340种,浙江(以杭州、宁波为主)的版本总数为210种,苏州出版的宝卷总数为61种,常州出版的宝卷总数为38种。以上海为例,民国时期,时评认为“(上海)书局之设立,较粪厕尤多,林立于棋盘街、四马路之两旁”。据《中国宝卷总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上海出版过宝卷的书店就有:椿荫书庄、大观书局、大志书局、大善书局等二十几家,当时石印宝卷的印刷规模由此可窥一斑。除了石印,在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绍兴、常州等各大寺院都设有经房,也积极地刊刻付印宝卷,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苏、杭两地的玛瑙经房,刊刻宝卷也有数百种之多。
 
  综上可知,与早期北方民间教派宝卷相比,江南地区的宝卷继承和发展原始宝卷的劝善功能,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性。作为一种劝善文本,宝卷保留了一个时代的信仰特征与文化认同。从民间遗留的早期木刻本到抄本乃至后期的石印本,它们脉络清晰、全面完整地勾勒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学史和出版印刷史。民间文学、宗教学、版本学等多种学科内容在宝卷中交织,宝卷中所蕴含的大量信息也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挖掘。
 
转自社会科学院网站
http://reli.cssn.cn/zjx/zjx_zjsj/201704/t20170418_3489377.s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华尔街日报:伊斯兰慈善制度或能解决经济危机
       下一篇文章:谈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