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仪式、禁忌、时间与巫术——关于起始时间的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 2017/6/22日    【字体:
作者:屈勇 陈森蔚
关键词:  仪式 禁忌 时间 巫术  
 
 
摘要
 
历史上很多人类群体一直对“起始时刻”给予特别的重视。在多数群体的文化常识中,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如新年、新春、晨曦等时刻,通过举行一定的仪式或遵奉一些禁忌等手段,企图预知或操控自己的“将来”。本文通过解读这种文化实践和认知背后的思维逻辑,试图说明仪式不仅仅通过阈限来强化社会规范,而且也是人们将抽象的宇宙或自然时间具体化为可感知、可操控的文化事项的手段,人们也通过这种文化设置与表达使自己的人生不断有新的起点。
 
当前世界范围内遵奉的历法体系,其背后的时间观念“主要有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两种,一般来说古代社会倾向于循环时间观,而近现代社会逐渐转向于线性时间观”。但在不同的人类群体中,民间对时间的感知与把握有一套不同的逻辑体系。下面笔者用人类学的视角对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对于“起始时间”重要性的认知进行一次尝试性解读。
 
在我国民间,千百年来流传着一句关于时间的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谚语明确地表达了“新春”和“晨曦”两个起始时刻的重要性。其实,这个说法寄寓着人们企图通过对这两个时刻的精心把握,达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稳祥和的状态的期盼。
 
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人们选定特定的时刻(如新年、新春、清晨)进行辞旧迎新的仪式或遵守种种禁忌,这种行为普遍存在于人类多数群体。新的时间起点始终是所有人类共同对未知且不可把握的未来的焦虑所在。在这一新的起点上,多数人类群体在各个历史阶段都试图通过“作法”,以一种巫术的文化实践与手段来达到操纵自己未来的目的,以期待能够掌控和把握自己的“命运或前途”。如此,通过反复出现的“特定时刻和特定仪式”,人们总是可以回到一个洗心革面的“零起点”,不仅可以改过自新,而且还能一次次走向新的人生阶段。用我们今天的人类学的知识去解读这些文化实践与手段,可以发现其背后的逻辑不仅和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所说的交感巫术相关,也同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所谓的互渗律“前逻辑思维”相关。
 
根据弗雷泽的定义,巫术和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巫术企图用一定的人类行为和手段来操控超自然力,而宗教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的一种顶礼膜拜(在宗教信仰里如果企图操控超自然力,那就意味着亵渎这种超自然力或神灵)。所以,我们可以在此把所有人们试图通过“操控某种超自然力”来改变自己命运的行为和巫术联系在一起。而这些巫术的本质遵循着接触巫术与顺势巫术的思维逻辑,也就是说在遵奉着相同的“因”会导致相同的“果”或“果必同因”的原则。按照弗雷泽的观点,许多初民对于巫术的信仰,是建立在两个不相干事物间具有内在的“交感”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其表现形式可谓“模拟巫术”,认为相似的事物可互相作用影响;或为“接触巫术”,认为过去有联系的事物现在仍有无形的相互关系。
 
按照顺势巫术原理,任何象征着所要实施巫术的对象的物体,都具有和巫术实施对象相同的本质,对这个象征物施加的任何法术的力量同样可以达到或者影响到巫术实施对象。比如巫师想让某个人的心脏疼,就会在象征这个人的小布人或照片的心脏部位插入针,把小布人或照片埋入土里,这样被施了巫术的人心脏就会疼痛。这依据的是相同的“因”必然导致相同的“果”的思维逻辑。
 
按照接触巫术原理,任何被实施巫术的人身上的东西,一根头发或是掉落的牙齿,或这个人身体接触过的任何东西,包括衣物、用具甚至是从脚印或是影子下取到的一撮土,都具有和被施巫术者同样的属性,对这些物体实施巫术就等同于给施巫术对象实施巫术。比如,维吾尔民间如要撮合吵闹不止的夫妻,就会秘密地取来一小撮这对夫妻脚印上的土,搅拌并念咒语后,悄悄地放入这对夫妻喝的茶水里,让他们把掺有这两撮土的茶水喝掉,这样夫妻俩就能和好如初了。这个巫术依据的是事物一经接触就具备所接触物的所有内在特性的逻辑。
 
列维·布留尔把顺势巫术与接触巫术进一步总结为交感巫术,认为这是初民的逻辑思维特点,并进一步说明它并不是非逻辑的思维,而相对欧洲文明人的逻辑思维而言,是前逻辑思维。有了对交感巫术内在逻辑的理解,我们就能解释民间信仰中很多的民俗事项。比如说起始时间段重要性的问题,就能用这个逻辑来进行进一步解读。
 
下面笔者通过跨文化的视角谈一谈人们是如何在“晨曦”“新年”两个重要的起始时刻进行文化实践与文化设置的。
 
一、一天当中的重要时刻:晨曦
 
首先,以维吾尔族民间文化为例,维吾尔族也对清晨的时间特别重视,民间有“早晨吃什么,晚上就吃什么”(etigini nime yiseng keqkiqe xu)的谚语,所以特别忌讳一大早生气,或是在早晨遇到不愉快、不顺利的事,认为如此会在这一天内都不顺利,所以会尽量避免在早晨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维吾尔商人家庭在自己的生意开张前不会进行任何开支,即使有急需的开支,也尽量会在当天生意开张之后,才愿意支出,不然就会认为那一整天都会因不断有支出,而影响收入。所以小孩子一般要零花钱或给学校交学杂费,也要等到中午之后才向父母要钱。商人也特别重视第一笔生意,为此会想方设法保障一天当中第一笔生意交易成功,也宁愿为成功交易而降低商品的价格,尽量不让第一个顾客“脱手”。此外,在做第一笔生意时,商人不会用手去接顾客递交的钱,而是让顾客把所交易的钱扔到地上。这时商人会用脚踩几下后,才把钱拾起来去触碰一遍待出售的货物。对此,他们解释为大地有beriket(福泽),具有以少变多的能耐,钱触碰货物后就能把这种福泽传递给待售的货物,这样就能保障当天的生意兴旺。这是维吾尔商人传统上开张生意时比较注重的一种仪式。不难发现,这些行为之后遵奉的都是顺势巫术与接触巫术的原则。
 
我们作进一步的比较,发现在汉文化里商人也特别注重每日清晨的起始时间,遵奉着这样的一些禁忌,如早上开店忌讳有人收债、赊账、讨价还价。如果早上开门之后就有收债或者来退换东西的,预示着今天生意都不好。他们也明确地认为起始时间的行为会对一整天的运势有影响。
 
蒙古族民间也认为早晨的时间很重要,出门时如果遇有兔子等动物从自己身体的左侧向右侧跑过,意味着这一天都很吉利。如果动物从自己身体的右侧向左侧跑过,就会认为这一天不顺利。
 
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可以得知,几个民族都把一天当中的起始时刻看得非常重要,认为这个时刻的所作所为会对一整天有持续的影响力。为了一天的顺心如意,在这起始时刻就会遵奉一些禁忌,如不能生气、保持愉快等,商人甚至通过“作法”——举行仪式——的方式来操控“时运”,以达到生意昌盛的目的。运用交感巫术原理去解读这些文化事项,可以说“一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有持续影响力的这种思维逻辑”就是顺势巫术讲的“相同的因会导致相同的果”的认识逻辑。“把钱扔到地上踩几下后触碰待出售的货物”仪式本身显然是接触巫术,其背后的逻辑无非是农耕的劳作经验性认知——农民种地时把很少的种子播种在地里,秋收时就会有很多的收获,由此便联想到大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把少的东西转变成很多。通过接触巫术就能把这种力量传递给待售的货物,让自己的货物也借此种力量由少变多。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即不同的民族与文化群体中,人们普遍认为:(1)起始阶段非常重要;(2) 起始时刻所发生的事有持续的影响力;(3) 起始阶段要遵守一定的禁忌;(4)为了获得更好的时运,起始阶段要举行相应的仪式,通过仪式操控来影响未来。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一天中起始阶段由如下三要素构成:时刻、禁忌、仪式。
 
二、一年当中的重要时刻:新年(元旦或新春)
 
辞旧迎新也是大多数人类群体对新年的期许。维吾尔族也很重视进入新年的时刻,古尔邦节是伊斯兰历法进入新年的标志。维吾尔族也和其他众多的穆斯林一样,在过年迎新时也特别注重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新年。穿新衣(家境贫寒者过新年时至少也会买个袜子穿上)、净身、打扫庭院、刷房子、准备佳美食品、去会礼、扫墓、宰牲、拜年等都是必有程序。此外,街坊内有矛盾者在会礼结束时会借新年时机相互主动解除恩怨,重新和好。
 
在我国,汉族过春节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人们就会进入一个特殊的阈限期,如古时人们就遵奉守岁习俗,大年三十晚上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至今,从正月初一开始,每一天都有诸多的禁忌,每天的禁忌内容都有不同(如有的地方正月初三不能洗头,否则会给来年的庄稼招来洪涝灾害),认为如果不小心触犯了哪一条禁忌,其不良影响就会延续整整一年,所以这个时间人们不仅要喜气洋洋地尽心“狂欢”,又要小心翼翼地尽量不去触犯任何禁忌。在汉文化里,起始阶段的重要性不仅被强化,而且持续时间很长,禁忌的种类繁多。总结起来,这些禁忌都与来年生活吉祥如意、安康幸福、家人团圆、财富增多、禳灾祈福等等美好的愿望相关。
 
如就以正月初一的禁忌为例。大年初一有一系列排除晦气、制止破财的禁忌风俗:
 
初一不能买东西,买东西就得往外拿钱,是“破财”;不借东西,免得财气让人带走;不扫地,即使家里实在大脏,也只能扫在一边,不能扫进簸箕倒出去,在这里垃圾代表千金;不泼水,涮锅水、洗菜水都倒在备用的水桶里;初一不动刀,不动剪,以免给新的一年带来血光之灾。初一最好不要让别人从自己口袋里掏东西,这样做会表示整年度的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这一年的辛苦工作就白费了……如果一些禁忌不慎被违犯了,也有补救的法门。小孩说了犯忌的话,大人赶紧说“童言无忌”;失手打碎了东西,随口一句“岁岁(碎)平安”。
 
人们为了辞旧迎新、来年吉祥、幸福安康以及财源滚滚而采取种种措施,这些措施都围绕着驱邪祛病、禳灾祈福,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迎接新的时刻,并期望这种状态能够延续整个新年。为此人们纷纷在起始阶段遵奉禁忌并伴有相应的仪式,只不过和每一天晨曦举行的禁忌相比规模要空前,并且在时间的延续与行为的强调上都会强化。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文化设置的普遍性,我们试着用跨文化的视角看看不同的国家如何过新年(因文章篇幅所限,仅举德国和英国两个国家的例子)。
 
德国人认为新年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运气。新年时钱包要放鱼鳞,鱼鳞、鱼子是新年吉祥物,预示财源滚滚。在除夕夜,人们点灯,放烟花爆竹来“镇妖除魔”。德国有句俗话“丰盛年夜饭,全年鱼肉餐”,所以德国人的年夜饭总是异常丰盛。新年钟声响起前,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农村还流传着爬树比赛,据说爬得越高运气就越好。爬得最高的人会被誉为“新年英雄”。认为新年换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乱穿衣,全年不顺利。不少人还把马蹄铁钉在墙上,用来“驱妖辟邪”;面包和烘饼也被制成圆形、8 字形、心形或者辫形,据说这些形状能抵御邪恶。
 
英国人在除夕深夜开门迎亲友。家家户户都会吃一顿丰盛的除夕宴。待到午夜每个家庭都把大门打开,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小黑面包招待来宾。第一个来客通常被认为是新一年运气的象征,如果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新年打井水是英国中部乡村习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就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来的水则是吉祥之水,所以新年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拎着桶,向井边进发。除此之外,英国人新年一早出门时,总会带上一大把铜钱,不管遇到熟悉的朋友还是陌生人,都会互相赠送。他们认为这样不但令对方一年有财气,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三、起始时间重要性的文化解读
 
从以上的案例里面我们不难看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对起始时间的特殊的重视,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中最重要的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和“新的一天的开始”这两个时间段。人们普遍在这两个时间段遵奉禁忌、举行仪式。这些仪式和禁忌背后的认知逻辑也普遍遵循着顺势巫术与接触巫术的原则。那么,为什么这种文化现象具有如此的普遍性?难道列维·布留尔所谓的原逻辑是所有人类初期阶段共同的思维特征?或是说这种现象也可以归属为列维·施特劳斯所谓的“人类文化的深层结构”?通过对此现象的理解,笔者目前认识到,这些仪式与禁忌是人类通过对循环往复、交替出现的季节观察,对抽象的自然(或宇宙)“时间”进行了认知,并为了操控和预知自己的未来而进行了如此的文化设置与隐喻。也就是说起始时间举行的仪式是对自然界抽象时间的具体化和文化化,人们通过禁忌和背后的巫术逻辑企图操控超自然力。
 
有人说:“时间是人们把握世界的维度之一。时间本身并无质感,时间是一个不能用感官感受却又能体验到的实在。我们对时间的把握只有通过特殊的标识才能实现。”人们通过起始时间的仪式和禁忌,获得了反复修正自己在过去的时间段失误行为的机遇,让自己通过过失与罪过的反复“归零”而获得“新生”。也通过把抽象的时间仪式化,不仅达到具体化的目的,而且也实现通过巫术操控自己命运前途的期许,抚慰了对未知将来的焦虑之心,增强了自己的个体安全感。在马克思看来,“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通过这项研究,笔者获得了一些学术上的启发。以往人们研究阈限理论与过渡仪式时强调仪式的功能(如强化社会控制的功能),而通过这项研究,笔者认为仪式的内容里还有把抽象的时间具体化的时间维度。对仪式本质的进一步认识能让人意识到人类社会在初期阶段不仅对仪式进行了精心地设计,而且赋予仪式很多的象征内涵。
 
转自西北民族研究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萨满主义与早期中国哲学中的神秘主义
       下一篇文章:海神妈祖与保生大帝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