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与基督徒的内在关系, 即是如何做一个公民, 同时又是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 践行现代公民的职责与权利, 以公民的身份来呈现或表达基督教的信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中国基督教信仰者身份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迁。首先是与其他宗教一样, 宗教信仰者多为社会中的三多:老人多、妇女多、文盲多。这与曾经对宗教的**理解基本一致——宗教是边缘、落后的社会现象。
但在1980年代末, 基督教领域中出现了“文化基督徒”现象, 指的是认为“基督教属于文化、合乎文化”的一些大陆学者。但他们并非真正的基督徒, 只是把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来接受并为之辩护, 或从事着一种基督教文化研究而已。
这就是说, 一部分人把基督教视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价值依托, 但并不接受建制教会的洗礼, 与建制教会之间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以自己的方式来尊崇耶稣, 即一定意义上的慕道友。
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出于职业要求和学术兴趣对基督教进行中立的学术研究, 他们只能被称为宗教学者, 但由于这部分人具有较为渊博的基督教文化修养, 对《圣经》十分熟悉, 以至于许多人将他们误解为基督徒。
还有一部分积极探寻中国社会发展文化出路的文化精英, 他们认为基督教比中国传统文化 (主要是指儒家文化) 更能适应中国的现代化需要, 这一部分人大概可以称得上是文化基督徒的主流。此外, 还有部分文化基督徒, 他们对基督教的肯定及认同是建立在个体灵魂的自我抉择之上, 而非文化层面, 这部分人与其说是文化基督徒, 不如称其为基督徒文化人。
在此之后, 是“老板基督徒”现象的出现。这一群体最早是由浙江大学陈村富教授提出并开始研究, 他在美国《宗教研究评论》 (Review of Religious Research) 杂志上发表的《一个新型基督徒群体正在中国兴起》 (The Emergence of A New Type of Christian in China Today) 一文中指出, “以个体经营和民营经济为基础的商人、企业主、经理、董事和有股份的职工教徒, 俗称‘老板基督徒’这一群体正在崛起”。
“老板基督徒”及其群体, 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 主要兴起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以温州地区的基督教教会最为典型。教会中的“老板基督徒”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开始便具有基督教信仰, 经过不断奋斗, 从农民甚至打工者, 一跃成为企业家;另一种是一些企业家, 在接触到基督教信仰后, 认为其适合自己的企业管理及自身信仰需求, 进而受洗入教。
进入2000年代之后, 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 出现了“农民工基督徒”。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基督教信仰问题, 已经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
由于农民信徒在城市较大规模的教会中很难得到具体属灵关怀及群体认同, 容易被边缘化, 而城市中的一些家庭教会 (比如传统的家庭教会和新兴的知识分子教会) 又因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等方面的因素, 也无法成为这些信徒的栖身之处, 所以, 这些农村信徒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民工聚会。这种聚会多为老乡关系, 具有共同的文化、社会背景, 很容易吸引打工者加入其中, 从而发展壮大。
有学者认为, 这些“都市里的乡村教会”, 一方面来自于农民信徒信仰上的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乡村大型教会有意识进行城市宣教和置堂的结果。
这些乡村教会在城市的发展, 一方面导致农村教会人数及人才上的萎缩;另一方面, 其自身也面临着更为紧张的生存方式、更为个性的生活方式、更为理性化的信仰方式等方面的挑战。与此同时, 也由于外来务工及城镇化过程, 在导致信徒人数波动的同时, 信徒流动也引起一些有关信仰知识、内容及理解方面的交流、互动。
在外生活或做生意的人经常将外面的见闻, 及对于自身信仰的理解带回本地, 丰富当地基督宗教信仰的形式和内容, 增加了信徒们所谓的属灵内容。另外, 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 也带来了基督徒文化层次的改变。虽然信徒的文化程度不一定高于非信徒水平, 但这无疑为基督教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条件。
与农民工基督徒比较而言, “城市基督徒”则是基督教领域中的精英分子。这一信仰群体的年龄结构年轻化:城市教会的中青年、男性信徒已经开始占重要的比例;信徒结构知识化: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越来越多, 因此信徒对教会的牧养、关怀、辅导等方面的期待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且喜欢尝试把基督信仰和日常生活及所关注的问题联系起来, 如透过圣经关注社会万象、道德伦理、生态环保等;
牧养对象多元化:传统的家庭教会和三自教会已开始投入学生校园事工和知识分子事工, 知识分子教会和第三类型教会也开始了农民工事工和残障人事工, 所有类型的教会也都意识到家庭事工的重要性;聚会形式多样化:按年龄结构来看, 有青少年、青年和老年聚会;按照性别来看, 有弟兄和姊妹的聚会, 此外还有残障人士聚会、工程师聚会、艺术工作者聚会等。他们对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 也很容易与其他宗教信仰者发生互动。由于他们多为白领、骨干、精英组成, 所以又有“白骨精”基督徒之称。
至于城市基督徒这个信仰群体得以成长的原因, 则主要包括:1980年代城市知识分子受到的心灵创伤、市场经济发展给了人们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快速城市化、留学归国人员参与服侍并建立教会, 以及本土学生福音团契的发展、神学思想向关系型转变等。
而基督教的中国化问题的核心与要害, 即是基督教信仰的公民实践方式的构成, 即有信仰的公民与公共认同之间的彼此整合。
转自宗教社会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