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深度解读赵朴初关于《正确对待青少年信教问题》的信
发布时间: 2018/5/24日    【字体:
作者:徐玉成
关键词:  赵朴初 《正确对待青少年信教问题》宗教场所  
 
 
——兼谈什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防线”
 
近日河南省出现了“禁止十八岁以下青少年进入宗教场所”的宣传。例如,河南省巩义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市教育体育局联合发文《青少年为什么不能进宗教场所?——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公开信》,【1】河南获嘉县产业集聚区彦当小学 2018-04-20也发出类似内容的宣传材料,由校长、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进行宣传教育等。
 
从法律角度来说,此类行为都是对《宪法》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粗暴侵犯。如果情节严重,有触犯《刑法》第251条刑事责任【2】之嫌。
 
曹志先生写了《为青少年进宗教场所辩护》一文,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宗教政策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证,认为,“青少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包括进入宗教场所的权利。国家(机关)不仅不能禁止反而必须遵守《宪法》保护青少年宗教信仰自由包括进入宗教场所的权利”。完全正确。
 
上述宣传材料有一句话是:“各位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行动,从现在做起,共同为青少年筑起一道健康成长的安全防线。”这意思是说,宗教场所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祥之地,甚至是祸害。
 
这个问题是完全错误的,是违背客观事实。
 
早在23年前的1995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居士针对当时中央有关部门禁止青少年信仰宗教问题,曾经致信中央领导同志,深刻阐述了青少年信仰宗教有客观必然性,政府不能强行禁止青少年信仰宗教问题,内容如下:
 
“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不是一种政治分野,不是衡量进步与落后、身心健康与不健康的标准,也不能笼统地把信仰宗教看成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障碍和祸害。我们国家有数以亿计的宗教信仰者,全世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信仰宗教,不可设想,如此广大的群众因信仰宗教而成为思想政治落后及至反动、身心不健康的人。事实上,中外古今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及其他大学问家,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献身的仁人志士,他们之中不乏宗教信仰者;至于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历史前进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他们之中宗教徒之多更是不可胜数。信教的青少年可能难以健康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党的工作者(如果他们坚持宗教信仰的话),但是完全可能成长为各种专业人才,成长为社会主义的诚实劳动者和忠诚的爱国者。当前妨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我认为是:政治上的自由化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思潮的腐蚀,表现为思想空虚,道德沦丧,法纪松弛,刑事犯罪,而不是少数青少年信仰宗教”。“在当今条件下,一些青少年信教乃至数量有所增多,是一种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社会现象,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以类似‘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笼统地把它归结为宗教同我们争夺青少年”。“所以,不能采用所谓‘严禁’的法律和行政手段来处理青少年信教问题”。【3】
 
下面详细解读赵朴初居士信的内容,兼谈什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防线”。
 
一、信的第一段:“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不是一种政治分野,不是衡量进步与落后、身心健康与不健康的标准,也不能笼统地把信仰宗教看成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障碍和祸害。”这是千真万确的。
 
举例如下:
 
1、孙中山先生17岁时在香港加入基督教,属于青少年入教,宗教信仰伴随他一生。但是,孙中山却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者,成为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推翻两千年封建帝制的革命家。
 
2、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从小受到基督教思想的熏陶,然而她却成为中国二十世纪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
 
3、毛泽东,据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毛泽东在童年时代随母亲信仰佛教,曾经陪同母亲去寺庙里烧香拜佛,并且为父亲不信佛感到发愁。然而他后来参加了革命,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杰出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4、瞿秋白,青少年时代信仰佛教,读过很多佛书,他曾经说:“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向革命的道路”。然而参加革命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5、清代林则徐,从小深受妈祖的“立德、行善”精神熏陶,虔诚信仰佛教。入仕以后,他自己编了一本《行舆课诵》,利用外出乘车乘轿的空闲机会念诵佛经。然而他却成为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主张严禁鸦片,有“民族英雄”之誉。
 
 6、唐代白居易,青少年时代信仰佛教,曾经与许多大法师有亲密往来,后来成为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事实证明,青少年时代信仰宗教并没有影响诸位革命家政治家的健康成长。
 
二、信的第二段:“我们国家有数以亿计的宗教信仰者,全世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信仰宗教,不可设想,如此广大的群众因信仰宗教而成为思想政治落后及至反动、身心不健康的人。”
 
这是宗教的群众性。根据联合国最新估计,截止2017年世界人口已达75亿。据民调机构盖洛普国际统计,全球范围内接受调查的人里有63%的人说他们有宗教信仰,高达47.25亿人。2018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宗教问题白皮书披露,中国信教公民近2亿,【4】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7%。在世界各国,宗教人口比例仍然很高:美国信教人口占总人口的85%,英国占87%,法国占96%,德国占65%,澳大利亚占75%。据日本2003年《宗教年鉴》统计:信仰佛教、神道教和其他宗教的人数加起来共计有2.14亿人,超过全国总人数8800多万,原因是佛教、神道教重叠信仰。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搞了几十年无神论宣传,但在剧变前,信仰宗教的人数仍占总人口的60%—95%不等。苏联解体前,尽管搞了70年的无神论宣传,信仰宗教的人数仍占总人口的50%以上。鲜明体现了宗教的群众性。这些信仰宗教的人们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和基本群众。【5】
 
很难设想,全世界47.25亿信仰宗教的人,会因信仰宗教而成为思想落后及至反动、身心不健康的人。
 
三、信的第三段:“事实上,中外古今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及其他大学问家,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献身的仁人志士,他们之中不乏宗教信仰者;”“信教的青少年可能难以健康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党的工作者(如果他们坚持宗教信仰的话),但是完全可能成长为各种专业人才,成长为社会主义的诚实劳动者和忠诚的爱国者。”。
 
据医学家盖洛普氏调查,过去300年间有300位著名科学家中,因37名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外,其中263位科学家中信仰宗教者有242人,占总数的92%。其中包括几乎所有曾对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巨擘,如法拉地、伏特、欧姆、安培、爱迪生等。达尔文早年倡导进化论而被奉为进化论的开山祖师,晚年却幡然悔悟而成为热心的基督徒。前苏联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大师,然而他毕生的主要精力却用于神学的探讨。创立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做出划时代贡献的爱因斯坦,也是信仰宗教的。【6】
 
在中国这样的事例也有很多,例如:
 
1、林巧稚,少年时代加入基督教,成为一名虔诚基督教徒。被人们称为一位终身敬畏神的美丽女性。信仰宗教的经历,虽然不能成为一位无产阶级政治家,但是她可以成为新中国著名的医学家,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通过她接生的婴儿有五万多个,享有“万婴之母”等美誉【7】。
 
2、梁漱溟,从少年时代信仰佛教,20岁开始茹素,曾经一度想出家当和尚。晚年参加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会议时,自称自己的前世是一禅宗的和尚。信仰佛教的经历,虽然不能成为一位无产阶级政治家,但是,他可以成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成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成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3、谢冰心,青少年时代信仰基督教,她从贝满女中到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从转入燕京大学再去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深造,冰心一路接受的是美国基督教新教的教育。【8】信仰宗教,虽然不能成为一位无产阶级政治家,但是,她可以成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促进会成领导员,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4、启功,满族皇族人,青少年时代信仰佛教,生前一直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顾问。信仰宗教的经历虽然不能成为一位无产阶级政治家,但是,他可以成为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专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5、赵朴初,少年时代虔诚信仰佛教,一生茹素。早年在上海从事佛教慈善事业,抗战初期收容难民五十万。虔诚信仰佛教,虽然不能成为一位无产阶级政治家,但是他可以成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亲密的朋友、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慈善家,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并用他自己的亲身体会,致信中央领导同志正确对待青少年信仰宗教问题。
 
事实充分证明:信教的青少年可能难以健康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党的工作者,但是完全可能成长为各种专业人才,成长为社会主义的诚实劳动者和忠诚的爱国者。
 
四、信的第四段:“当前妨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我认为是:政治上的自由化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思潮的腐蚀,表现为思想空虚,道德沦丧,法纪松弛,刑事犯罪,而不是少数青少年信仰宗教。”
 
我想用两对事例来对照说明。
 
第一对事例:
 
1、资料显示:新加坡、英国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就设宗教课,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供学生选修。宗教课主要对青少年进行宗教学一般常识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具备一般的宗教知识,以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和认识宗教,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不容易受外道或者邪教的蛊惑。由于学生们受到宗教善良思想的熏陶,道德品质普遍较高,不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思潮的腐蚀,犯罪率很低。
 
2、中国的初中、小学没有宗教常识课,他们对宗教常识一无所知。往往遇到宗教感到好奇、有神秘感;由于缺乏宗教学常识,不能以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和认识宗教,缺乏辨别能力,更容易被愚昧迷信、附佛外道的蛊惑和吸引,甚至走向错误的道路。由于缺乏宗教常识中善良思想教育,有些青少年更加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思潮的腐蚀,甚至引发犯罪。
 
第二对事例比较:
 
1、日本的佛教寺院和神道教神社遍布全国所有社区和街道,达到三步一寺五步一庙的地步,青少年想躲避都躲避不开。全日本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宗教场所(法人)超过18万个,平均每2.1平方公里就一个宗教场所;日本全国人口1.27亿,平均每705.6人拥有一个宗教场所(法人)。日本的青少年就是在寺院、神社等宗教场所包围中成长的,耳濡目染的就是宗教文化。但是日本从青少年和成年人社会公德在世界上是最好的。犯罪率极低。据统计,从1993年至2012年的21年间,日本全国因刑事犯罪判处死刑的共计91人,平均每年只有7.5人,每1700万人中只有一人被执行死刑。
 
2、中国目前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4.4万处。【9】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66.7平方公里才有一座宗教场所,每个宗教场所占有的平方公里是日本的31.8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中国人口13.9亿,平均每9652.8人拥才有一座宗教场所,每个宗教场所占有的人口数是日本的13.7倍。与日本宗教场所相比,中国的宗教场所极其稀少,中国青少年进宗教场所的机会十分罕见,偶尔进宗教场所的极少数青少年又将被禁止。据2015年《纽约时报》报道,中国2014年被判处死刑的人数是3900人,被执行死刑的至少有1770人。按照1770计算,平均每7.9万人就有一人被执行死刑人。明显高于日本平均每1700万人中有一人被执行死刑的比例,执行死刑人数按照人口比例是日本的215.2倍。
 
以上对比可知,青少年犯罪率高低与宗教场所的多少成反比态势,即宗教场所密度很高、青少年在宗教文化熏陶下成长的日本,社会犯罪率远远低于宗教场所极其稀少、青少年极少接触宗教文化的中国。所以,那种把禁止青少年进宗教场所或者信仰宗教视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判断是个悖论,事实正好相反,即禁止青少年进宗教场所,更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思潮的腐蚀,反而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为古今中外反复证明了的。
 
五、信的第五段:“在当今条件下,一些青少年信教乃至数量有所增多,是一种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社会现象,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以类似‘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笼统地把它归结为宗教同我们争夺青少年。”
 
这个意见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存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话:“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10】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贫富悬殊拉大,市场竞争激烈,文化多元并存的条件下,少数青少年信仰宗教,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社会现象,应当泰然处之,因势利导,无须大惊小怪,草木皆兵;更不要能用行政性手段强行禁止。
 
少数青少年信仰宗教,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和现实的,主观的和客观的,内在的和外在的等多个方面。这里采用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略作分析。
 
(一)外部的原因有四个:
 
  1、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让人们失去原有的传统,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和社会对传统美德的宣传和建立不够深厚,对青少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信仰基础。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文化多元和宗教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宗教信仰有所恢复,特别是市场经济激发宗教信仰需要旺盛的氛围,客观上也为少数青少年亲近宗教、信仰宗教提供了可能。
 
 2、新文化建设不够全面,离真正的成熟还有距离,要全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赢得青少年的自觉认可尚待时日;主流价值观与青少年生活的不贴近性;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是思考和其他认识的不稳定性,加上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获得便利性和文化多元现实性,使部分青少年对问题的思考出现了求新求深求真求实的趋势,容易对宗教信仰产生一定的好感。
 
 3、我国的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竞争和其他诸多原因,导致一些社会矛盾显现化,贫富差距,道德滑坡,人际关系淡漠,社会治安和各种贪污、诈骗、吸毒等丑恶社会现象的出现,成为家长担心青少年误入歧途重要原因。部分青少年进宗教场所接受宗教善良思想的教育熏陶,是抵制这些丑恶现象腐蚀青少年的重要防线,促使少数青少年进宗教场所、信仰宗教、产生宗教需求的现实原因。
 
  4、改革开放和落实宗教自由政策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深入人心,公民维护自身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意识有所提高,加之社会生活竞争态势和个人生活不可预测性,需要通过宗教寻找心理安慰,社会上的人们对宗教需要的增加,成为影响部分青少年信奉宗教的客观条件。
 
(二)主观方面的原因则主要有三条。
 
1、青少年的精神需求旺盛,向善向真的愿望比较强烈,当现实文化环境满足不了其精神诉求的时候,他们便会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青少年虽然没有独立,但也有自己的思维,也会遇到一些烦恼,他们也有苦闷,有困惑,有欲望等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够,不能对他们的思想困惑、感情波动进行及时发现和有效引导和有效舒解,精心呵护和照顾,转而寻求宗教的帮助是很自然的事情。
 
3、青少年心智未完全成熟,看问题不够全面,由于缺乏对宗教常识的了解,对神秘力量有特殊兴趣的一面;因为宗教在精神领域里为人们提供解脱和得救的方法和途径。青少年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当遭遇到困难挫折时,更容易形成对社会的失望态度,进而对宗教信条中的一些向善向好的容易产生好感,从而导致其归身宗教的现实行动。
 
结论:马克思指出:“要知道,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随着以宗教为理论的被歪曲了的现实的消灭,宗教也将自行消灭。”【11】列宁指出:“如果忘记,宗教对人类的压迫只不过是社会内部经济压迫的产物和反映,那就是受了资产阶级观点的束缚。”【12】毛泽东指出:“人们的宗教感情是不能伤害的,稍微伤害一点也不好。除非他自己不信教,别人强迫他不信教是很危险的。这件事不可随便对待。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还会有信仰宗教的。”【13】毛泽东这里说的“人们”,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一切公民,其宗教感情是不能伤害的。
 
由此以上对赵朴初居士信的详细解读和重温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们关于对宗教问题的论述可知,青少年信仰宗教问题,其根源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少数青少年信仰宗教具有客观必然性。因此,禁止青少年进宗教场所并不是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的安全防线”;不要动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笼统地把它归结为宗教同我们争夺青少年;更不能采取强制措施禁止少数青少年信仰宗教,这是伤害人们宗教感情的错误作法,应当禁止。要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经济,通过贯彻“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14】不断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消除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消极面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才是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出路。
 
(2018年5月22日完稿)
 
注释:
 
【1】文件全文内容载于巩义市子美外国语小学网站,2018年4月13日,http://www.zmwg豫.cn/xxzx/ppj豫/豫xx豫/2018/04/13/1443006221.html,浏览时间:2018年5月10日。
【2】《刑法》第251条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原载中国佛教协会研究室主办《研究动态》1995年第5期。
【4】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04-03]。
【5】《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中国社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二次印刷第26页
【6】《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中国社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二次印刷第27页。
【7】见《王浩然的日志》。
【8】见卓如《冰心全传》(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43页)。
【9】《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04-03]
【10】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4页。
【11】马克思:《致阿·卢格》(1842年11只30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36页。
【12】列宁:《社会主义和宗教》(1905年12月3日〔16日〕)。《列宁全集》第2版第2卷第134页
【13】《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1092页。
【14】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感谢作者赐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公民基督徒, 还是基督教徒公民?
       下一篇文章:基督教与西方艺术史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