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Atlas of Religion in China :Social and Geographical Contexts》
Atlas(阿特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擎天巨神,传说他被宙斯降罪来用双肩支撑苍天。欧洲人多以他的画像装饰地图封里,由此称地图集为“阿特拉斯”。由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的杨凤岗教授领衔完成《Atlas of Religion in China :Social and Geographical Contexts》就是一本以中国宗教场所分布为主题的地图集。初步阅读该书后,简要做一个介绍和点评。
一、首次提供了主要宗教场所在各省、市(县)的空间分布图
该书第一次用精美的分省地图标出了中国5个主要宗教的场所在各县市的位置,不仅有助于一目了然地把握中国各省市不同宗教场所的分布状况,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类型与基础数据。该书所描绘的中国宗教场所的数据来源是2004年的中国经济普查,共有72,887个宗教场所。为了便于读者对中国的宗教场所有一个全景式的把握。该书首先根据在县(市)级层面上宗教场所数量所占比例展现了一幅优势宗教分布图,从中可以清晰看到在不同省市占比最高的宗教是哪一个。其次,在分别介绍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和道教五个主要宗教的历史、教义和流派的基础上,提供了各宗教场所在全国的分布图。值得一提的是,配合每个宗教场所在全国的分布图,依据相关调查数据,提供了该宗教信教群体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居住地域(城市或农村)以及政治归属(即信仰不同宗教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比例)特征。这些数据反映了一些中国宗教的基本事实,例如,在五大宗教的信仰者中,女性均比男性更多;虽然五个宗教中均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信仰,但调查数据表明,在信仰宗教的共产党员中伊斯兰教和佛教占比相对较高,而道教、天主教、基督新教则较低。再次,该书用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一个宗教场所,分别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图上描绘了五个宗教的场所分布状况。通过直接观看这些地图,就可以发现在各省内不同宗教场所之间的空间关系。为了便于理解这些宗教场所在各省级地区的分布,该书进一步提供了各省级地区的地理与社会背景,包括2000年到2010年各地区居民人数的变化情况;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民族、宗教传统等。通过观察各地区宗教场所的分布图,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例如,虽然在每个省份中都有相对占优势的宗教,但每个省内都是多种宗教并存。而且从宗教场所数量来看,各宗教之间虽然有着竞争关系,但同时也存在着集聚现象。在浙江省不仅基督新教的场所很多,而且佛教场所所占的比例更高,其他宗教场所的数量也较多。
需要说明地是,由于该书所采取的数据是2004年的,无法准确反映当前中国宗教场所的状况。依据国家新闻办2018年公布的《宗教白皮书》,中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近2亿,目前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4.4万处(其中佛教寺院约3.35万座,其中汉传佛教2.8万余座,藏传佛教3800余座,南传佛教1700余座。道教宫观9000余座。伊斯兰教清真寺3.5万余处。天主教教区98个,教堂和活动堂点6000余处。基督教教堂和聚会点约6万处)。这一宗教场所的数据比2004年的统计增加了一倍。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公布这些场所的基本信息,不仅有利于展现中国宗教发展的巨大成就,也能够为学者研究提供可靠详实的数据,澄清一些有关中国宗教事实的争议。
二、揭示了中国宗教或信仰“市场”的内在结构
杨凤岗教授的团队在描绘中国宗教地图时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框架。在该书中中国各省的宗教场所只是代表了“中国三色宗教理论”中的“红色市场”部分,对于另外两个同样重要甚至在数量上更多的“灰色市场”和“黑色市场”部分,该书也进行了概括性和较为深入的介绍。对于半合法的“灰色宗教市场”,该书介绍了儒教、民间宗教、家庭教会、天主教地下教会、毛泽东崇拜等。对于这些宗教信仰群体,该书也尽可能地利用调查资料给出了数量估计。例如,在2007年的调查中大约有0.4%的调查对象显示是儒家信仰者;有18%的受访者是祖先崇拜者;有22%的受访者相信有财神或是张贴财神像;有11%的受访者在家中摆放毛泽东画像或雕像和3%的受访者佩戴毛泽东像章或配饰。对于非法的“黑色宗教市场”,该书介绍了呼喊派、全范围教会、全能神教会、冷水教、达米宣教会、门徒会、被立王、法轮功、观音法门、灵灵教、主神教、新约教会、三班仆人派、真佛宗、世界伊利亚福音宣教会、一贯道共16种的情况。不过,对于这些教派,缺乏具体的数量和成员结构的信息。
对于纷繁复杂的中国民间宗教以及形形色色的信仰团体,不仅政府部门缺少系统详实的数据,学术界也很少有扎实深入的研究。杨凤岗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依据社会调查数据,近些年已经对中国民间宗教的状况提供了基础性的判断,然而对于那些小规模的半隐蔽的信仰团体同样缺少量化研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与学术界合作,采取科学的方法对种类庞杂、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各种民间宗教、民间信仰和小教派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他们的数量规模、人口特征、地域分布、目标定位、组织架构以及社会影响,从而为合理的立法和政策提供依据。如果缺乏深入的研究,单纯自上而下地出台条例和政策,往往很难达到效果。更何况,在不同地区,各类宗教的情况也差别极大。
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宗教越来越受到国际宗教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这是因为东亚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的社会剧变。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有着大量政府和研究机构进行的宗教调查和基础数据,对于宗教发展状况、社会作用以及未来趋势都有着及时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更好地依法治理宗教,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相对而言,中国无论是在全社会的宗教信仰调查上还是宗教场所的调查上都缺乏长期系统的调查,政界和学界对于宗教的了解大部分依靠个案调查、小型抽样调查或某个地区专题研究来获得。
在宗教场所的空间分布上,调查就更为少见(此前中国人民大学针对宗教场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但其重点仍然在于场所内的人)。杨凤岗教授团队完成的“中国宗教地图集”为学界提供了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新问题。例如:城市化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对各宗教场所布局变化的影响如何?流动人口对各宗教场所的变化影响如何?五个主要宗教的场所与民间宗教场所、各类新兴信仰场所之间的关系如何?是此消彼长还是相辅相成?
结合当前中国城市宗教或信仰发展实际来看,还有一些杨教授在地图集中没有囊括进去的新现象。如在大中城市中有越来越多的打着各种传统文化旗号的“学习班”、“共修班”、“学社”等,无论其目的是商业的还是公益的,都或多或少地起着传播信仰知识,发展信仰成员的作用。如果将这些分布在各大写字楼或居民楼间的活动场所也看做是信仰活动场所,那中国的宗教地图就会呈现出更加繁密有趣的状况。
回到该书的题目,让我想起了安•兰德所著的《阿特拉斯耸耸肩》一书的名称。在该书中,男主人公问“如果阿特拉斯神支撑不住了,那怎么办呢?”,对方回答“耸耸肩咯”。长期以来受到误解、歧视和管制的中国宗教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恢复,现在也开始“耸耸肩”了。而中国宗教地图集就是对这一“耸肩”现象的瞬间抓拍,让我们得以一窥全貌。
Yang F , Pettit J E E . 2018. Atlas of Religion in China: Social and Geographical Context. Koninklijke Brill NV, Leiden, The Netherlands.
感谢作者赐稿,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