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进入中国之后,传教事业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宗教的缘故,一度受阻。传统儒家文化是拒斥宗教的,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的世俗态度,面对传教士所传的与生死相关的基督教教义,是很难接受的。而民间宗教的功利性与家族性倾向,让他们突然接受一个陌生的上帝和耶稣死而复活,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单纯的传播基督教,显然开局就困难重重,因此,解决民众身体的疾苦,就成为获得民众认可基督教的重要方式之一。医疗,是打开传教事业的钥匙。不论是士绅阶层,还是贫苦百姓,他们对基督教的认可大多是从医疗开始。
1835年,第一位来华的医疗传教士伯驾在广州设立眼科诊所,开所首日根本无人应诊,次日有一个穷困的寡妇前来就诊,第三天有六人来看病,从此来诊所的人日益增加,从底层百姓到达官贵人,络绎不绝,他们因着对伯驾医疗的信任,而对基督教产生好感。伯驾开办医疗诊所的效果,也影响着其它传教士,欧美差会纷纷派遣医疗传教士来华。
虽然西医在明末清初就已经传入苏州,但是水平太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直到传教士来到苏州开办医院,才有真正的西医。
鸦片战争之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相继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开办医馆,这是传教士在苏州开办医疗事业的大背景。
最早来苏州传教的是美国监理会传教士。美国监理会来华之后,即以上海为中心,向周边传教,主要是湖州、苏州等地,但是湖州的传教事业开展缓慢,随着时间的发展,监理会逐渐把传教的中心向苏州转移,直到1901年东吴大学建立,监理会把大本营设立在苏州。所以在苏州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监理会,当然其医疗事业规模也最大。
最早来苏州传教的是美国监理会,但是传教士并没有在开始就将医疗服务带到苏州。而是中国传道人曹子实,在苏州以医疗为传教辅助手段里传播福音,因为曹子实曾随传教士去美国,并学医学。1870年曹子实被派到苏州,并为四邻治病。
1877年,医疗传教士蓝华德来华,才开始监理会的专业医疗事业。蓝华德出生在上海,是监理会传教士蓝柏(James William Lambuth)和Mary Isabella McClellan夫妇的儿子。幼年回到美国,在美国的田纳西州和密西西比州接受教育,1875年,蓝华德毕业于Emory and Henry College,后来获得范德比尔特大学神学和医学学位。医学院毕业之后,于1877年被监理会按立为牧师,同年与妻子一同返回中国,在苏州一带传教。
1878年,蓝华德在苏州天赐庄租赁三间民房,创办了一家诊所,取名中西医院。天赐庄是监理会在苏州传教事业的集中地,也是监理会在中国创办的基督教社区。
1880年监理会决定在苏州开办医疗事业,于是1881年,蓝华德返回美国,继续医学学习,同时研究医院建筑。
1882年11月2日蓝华德和其妹夫柏乐文一起来华,即开始筹备苏州医院的建设资金。在得到教会和苏州当地的部分开明士绅的捐资10000美元之后,在天赐庄置办土地七亩,并于4月8日开工建设,半年后竣工投入使用,医院取名为博习医院,英文名为Soochow Hospital。
博习医院建成之后就已经初具规模,拥有8幢平房,一栋为门诊,3栋为内外科病房,其它作为宿舍及后勤用房,拥有病房30张。医院在开办的第一年,门诊量就达到7600人次,住院病人125人次(夏东民等《博习医院(苏州)始末》,《中华医学杂志》1997年 4月第 27卷第 2期)。
博习医院的建立,其规模在中国当时的教会医院中,也是颇具影响。因为当时中国传教士在华医疗事业多是开办诊所,正式医院也仅限于沿海四阜,从北京到上海千余公里之内,尚无一座综合性的医院,可见当时博习医院的地位和规模影响之大。
1903年,美国护士福耳曼 ( Forman)来到博习医院任护理主任,同年在她的主持下开办博习医院护士学校,这是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
医院医疗水平较高,科室齐全,收费低廉,“门诊病人每次收费2.5分,在诊所注射疫苗收费5分,在病人家注射疫苗收费1元,鸦片中毒治疗只收出行雇轿费。住院病人,一等为一人一房间收费50美分一天,二等为两人一房间每天25美分,三等则8人一个房间收费5美分一天……”(First annual report of the Soochow Hospital at the American 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for the year 1883【A】.The Chinese Recorder【J】.Vol. XV,1884,P149 转引自吴小娣《苏州近代基督教慈善事业研究 (1850——1937)》苏州科技学院硕士论文2014年)。如此诊疗费用,普通家庭都能付得起。因此医院发展迅速,影响越来越大。
1933年,博习医院建院50周年,在其医院纪念册上提到,博习医院开院50周年中,共接诊病人100万人次,培养医科毕业生26人,有文凭的护士37人(夏东民等《博习医院(苏州)始末》,《中华医学杂志》1997年 4月第 27卷第 2期)。
监理会女医学传教士裴医生在博习医院建立之后,即来华传教,开始是在博习医院做医生,后来于1887年在苏州天赐庄创办了第一所妇孺医院,也就是妇科医院。妇孺医院与博习医院在业务上多有合作。
妇孺医院院长卜杏生和其它五位医生,皆受聘于美国的费城妇孺医院,因此来华之前她们医疗技术皆已成熟,达到较高的水平。
1920年,博习医院发展成熟,科室更加齐全,于是监理会安排苏州妇孺医院迁往上海,与上海红房子医院合并。
除监理会医院之外,美国长老会医学传教士戴维斯来苏州传教,来华后,戴维斯即募得一笔捐款,于是在齐门附近购地四十余亩,建立了福音医院,该院第一任院长为惠更生。该院最重要的诊疗疾病是癫痫,在中国观念中又叫羊角疯,属于疯病,戴维斯来到苏州后,苏州才具备专业的癫痫医生。福音医院设有专门的癫痫病房。是中国较早的癫痫病房。
1917年惠更生任福音医院院长期限将至,苏州士绅为了挽留惠更生,纷纷捐资为他另建一所医院,天官坊的陆氏捐地一块,惠更生又返回美国筹集到一定资金,1920年正式创办更生医院,惠更生亲自担任院长。医院是三层结构,X光室、化验部、门诊部一应俱全,同时设立病床100张,内外妇科都有。诊治收费标准分为普通门诊和特别门诊,普通门诊由中国医生诊治,收费4角,特别诊治由惠更生亲自诊疗,收费一元。除医疗之外,该院还办过护士学校和医学以及助产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医护人员。
除裴医生创办的天赐庄妇孺医院之外,苏州第二所妇孺医院是由长老会创办的上津桥妇孺医院,因地址上津桥而得名。
教会医院的创办,在苏州影响巨大,比单纯的传播福音效果要深远得多。从太平天国时期,苏州士绅拒斥基督教,到士绅支持并出资创办更生医院,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改变之巨大,不能不说这是传教士的医疗事业所带来的果效。
博习医院在当时的规模和医疗水平,在国内医院中皆是首屈一指的。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并没有公立综合医院,多以诊所的形式存在,因此规模和水平无法获得提升。这就为博习医院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社会契机。
博习医院开办之初,其医疗水平和医疗器械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85年医院创办人柏乐文随船出诊,路遇一人,两天前因铁匠铺的热铁屑崩入眼中,眼睛出现红肿、流泪、畏光等病症,柏乐文遂以可卡因为其眼部麻醉,用手术器械将铁屑取出。可卡因用于临床麻醉,是1884年由德国眼科学会认可并推广的,而1885年,在中国的柏乐文医生已经开始用在病人身上。还有一次,一个患儿后背出现痈肿,久病不愈,柏乐文用冷冻皮肤麻醉剂对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后实施手术而痊愈。1890年,一患儿因异物卡喉,狄医生为他进行了麻醉之后的气管切开手术获救。1895年才发明的X光机,在博习医院1903年就开始配备使用。因此教会医院博习医院在当时的中国,处于医疗水平的顶尖位置。
博习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让门诊量大增,远超出医院所能承载的能力,病房更是供不应求,除必须住院者,其它人不得不劝回家疗养,甚至很多病人要睡在地板走廊上。
博习医院之外的其它教会医院,也同样繁忙。他们除了在医院坐诊之外,还派出医生下乡巡诊,让原来城区之外的居民也能享受到医疗服务。
先进的医疗技术,低廉的收费,让苏州的人们在认可博习医院医疗事业的同时,也认可了医院背后的基督教。
除了常规的临床诊疗服务之外,教会医院还在苏州开展了流行病学的工作。西医没有进入之前,面对传染性疾病,传统医学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现代医学的流行病学研究就显得弥足珍贵和重要。
比如博习医院在对全年入院病人的验血报告中进行筛查,在752名患者中,梅毒患者占据40%,显示当时苏州的娼妓兴盛,性病流行(夏东民等《博习医院(苏州)始末》,《中华医学杂志》1997年 4月第 27卷第 2期)。除此之外,还进行了灭蚊和灭鼠与防疫的知识的普及和宣传。1919年,苏州出现瘟疫,死亡人数占到整个医院死亡的四分之一,医院提议进行卫生和灭鼠以及清理沟渠的建议。1926年苏州又出现瘟疫流行,被称为吴门大疫,死亡率很高,教会医院在全力救治的同时,免费为市民注射疫苗。
1927年博习医院创始人柏乐文在美国去世,医院为纪念他,在乐群社设立免费诊疗点,同时募得两万元,作为贫困者的治疗经费。
除此之外,医院每年还为本院职工进行一次严格体检,注射伤寒、白喉等疫苗。
除了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和开展预防保健工作之外,教会医院还承担了医疗人才的培育工作,为苏州医疗的持续发展和医疗队伍的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1887年,在博习医院建院之初,为了缓解医疗人才短缺的压力,开始自己培养医生。1883年的博习医院,刚刚投入使用,并没有像样的护理人员,一切琐事皆由男性帮手完成,其并未接受正规护理教育,也不具备医学常识,因此在护理上很不专业,大多工作要由医生完成,此后,裴医生创办的妇孺医院开始培养专业的护士,之后博习医院开始有护士的专业医疗护理。1913年,美国女传教士福耳曼 ( Forman)来到苏州博习医院任护理主任,同年创办护士学校,开始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1916年第一届护士毕业,并在中华护士协会注册,成为苏州第一批有学历的专业护理人员。其他医院如更生医院,福音医院等也开始培养护士和医疗人员,但是规模没有博习医院大。正是教会医院对医疗人员的培养,让苏州有更多的专业人员,为更多的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这不得不说是教会传福音最好的方式。
除了以上本土医疗服务和医疗教育之外,苏州教会医院还参与了战地医疗的服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州妇孺医院即派出医疗人员在红十字会的带领下,远赴海参崴参与战地救援,次年返回苏州。
1924年,苏浙军阀混战,殃及苏州,大批的难民、伤员、士兵逃到苏州避难,苏州教会医院在省红十字会的统一安排下,接受伤员,安置难民,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大规模侵华。上海的战争氛围越来越浓,日益紧张,吴县县立医院等联合博习医院、福音医院、更生医院组成红十字救护站和伤兵医院,开展战地医疗服务。
教会医院开苏州现代医疗的先河,将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带到苏州,一同前来的还有先进的医疗卫生观念,对苏州市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苏州民众享受到了福音的真正好处。同样,基督教在苏州的发展也到了达到了鼎盛,1935年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报告云:苏州“教会势力之发展,可算江浙间诸城市中第一,据教会中自称,亦以苏州基督教宣传为最佳。”(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第五十二卷宗教),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第1142页)
转自漫步光中 信仰和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