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澳门神像雕刻:庄严精美的宗教造像艺术
发布时间: 2021/7/30日    【字体:
作者:赵海亭
关键词:  澳门 神像雕刻 宗教造像艺术  
 
 
澳门神像雕刻秉承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造像艺术,保持了包括金漆工艺在内的古法髹饰,传承了浙江宁波木雕的形制,也借鉴缅甸等外来造像艺术的造型因素和接合方法,同时再加以改良和创新。其工艺奇特,庄重精美,既保存了我国木雕工艺的传统,又融汇了不同造像工艺,还涵括了现代手段,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澳门神像雕刻是一种传统雕刻艺术,是澳门民间美术的代表之一。澳门神像雕刻传承长达数百年之久,并与当地的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澳门原来是一个渔村,由于渔民出海捕鱼时风险很大,因此形成在船头等位置摆放神像和神牌以求平安的习俗,神像雕刻行业应运而生。当时制作神像、神牌的店铺俗称为“公仔铺”,在澳门成行成市,盛极一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澳门神像雕刻从最初制作传统的民间信仰神像,逐渐拓展为制作佛教、道教的神像、用具;在造像艺术上广泛融汇各种外来造像元素,从简朴而逐渐精致;在技艺上更为繁复,制作规模越来越大,由单体神像发展为组装神像……通过不断的改良和创新,形成现今的独特形态,成为一个见证时代的行业而被保存下来。
 
澳门神像雕刻秉承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造像艺术,保持了包括金漆工艺在内的古法髹饰,传承了浙江宁波木雕的形制,也借鉴缅甸等外来造像艺术的造型因素和接合方法,同时再加以改良和创新。其工艺奇特,庄重精美,既保存了我国木雕工艺的传统,又融汇了不同造像工艺,还涵括了现代手段,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2008年,澳门神像雕刻(木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也是澳门首个独立申报而被列入的项目。
 
澳门神像雕刻工艺复杂,主要包括选材、设计、雕刻、接合、打磨、造底、上彩、金漆、贴金箔等主要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专门的技巧和经验。
 
澳门神像雕刻用材讲究,通常选用樟木、柚木。沿海地区气候潮湿,木雕神像容易被虫蚀,而这两种木料都有着浓烈的香味,可使诸虫远避,具有良好的防虫功效,便于木雕作品的保存;而且这两种木材广泛种植于东南沿海地区,供应量稳定;此外,樟木质重而硬,材幅宽而花纹美,柚木光泽亮丽、木质稳定,因此成为理想材质。
 
澳门神像雕刻通常采用传统的“整木雕刻法”,不过随着工艺的发展,在特定情况下也会使用“接木法”(这是一种源自浙江宁波的木雕技艺)。整木雕刻尽管工序简单、制作省时,但是由于整木的不同部分的质量不同,所以保存时间较短。而接木法是选用木质最好的木料雕刻神像的各个部分,然后再拼接而成,因此保存时间更长。
 
在设计上,澳门神像雕刻的特点是造型圆满自然、平直有力,此外通常都是嘴角含笑,显示慈悲的意蕴。
 
造型设计和选材工作完成之后,雕刻工作就正式开始。整个过程通常分为4道工序:“制胚”是首道工序,先确定神像各部分的比例,然后用凿刀劈削出轮廓造型(俗称“去大柴”),再用刃口较小的凿刀精雕细刻(俗称“修光”),令神像的轮廓和线条更加细致;“打磨造底”则是将木胎进行打磨、上底灰、贴麻布、反复上漆和打磨,直至漆底完全光滑;“贴金箔”和“上彩”是装饰神像的重要步骤,可以使之色泽鲜明、轮廓突出,更加庄严、大气。其中“贴金箔”是澳门神像雕刻的特色工艺之一。这是一种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在贴金箔前,先为神像扫上“按金漆”(用于神像、仿古建筑等贴金而专门配置的黏着漆),然后根据干燥情况,以一定阔度的油画笔轻压金箔面,使之与按金漆黏合;在略为干燥之后,再用软毛扫作整体加固,几分钟后再作表面清理。经过5至14天后,等底漆干透、金箔稳定,才完成贴金箔的工作。
 
澳门神像雕刻讲究工艺的细致,所谓“慢工出细活”,因此对工匠的心性和意志要求极高。制作大型纯手工木雕佛像时,有时需要分成几百块运到异地组装,这必须保证接缝没有任何问题,不能出现丝毫瑕疵。有的神像制作需要的时间很长,为了保证雕刻质量,采购木材之后并不会马上就制作,而是要放上一两年,等木材的纤维自然收缩稳定之后再动手雕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澳门神像雕刻行业自身也在积极创新。他们改良传统工艺、扩大实际用途,不但制作神像,也承担民居商号的装潢以及各种公共雕塑的制作,还将雕刻和贴金技术“跨界”应用在装潢设计行业;同时将工作流程按照现代制作工艺的方法加以系统化,从而保证制作工艺的质量和技术人才的延续。
 
澳门神像雕刻行业界还十分注重对雕刻技艺的整理。比如,神像雕刻讲究规格、标准,对于所制作比例(神像面貌的上庭、中庭、下庭的比例,躯干与手的长度,等等)要求极高。为此,该项目的传承人把木雕神像的制作标准总结出来保存到澳门的档案馆里,以便后人了解和学习。
 
澳门神像雕刻不但是一个历史时代的宗教信仰具象化的记载,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世俗生活的技艺。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使得澳门神像雕刻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既承载了人们对澳门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记忆,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一条足资借鉴的路径。
 
本文刊《中国宗教》2019年第12期
转自微言宗教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民国时期“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
       下一篇文章:神圣空间与世俗权力:孝陵与明代南京的城市政治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