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页次:2/10页   转到:

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人民的鸦片?
发布时间: 2013/8/1日    【字体:
作者:[法]米歇尔·罗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总教  
 
    这种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表述,很快出现在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中。仔细阅读出现这一表述的段落就会明白,这是一个比人们通常相信的有更多限定和更少片面性的表述。尽管显然是持批判态度,但马克思考虑的是宗教现象的双重特性:“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①

    如果我们阅读马克思的整篇文章,很显然,马克思的观点更多地来自青年黑格尔派——黑格尔主义的左派将宗教看作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而不是来自启蒙哲学——它将宗教简单地斥为教会神职人员的阴谋诡计。实际上,马克思写下上述段落时,他还是费尔巴哈的学生,一个青年黑格尔派。他对宗教的分析是“前马克思主义的”,没有任何阶级指向,而毋宁是一种历史的指向。但它具有一种辩证的性质,它抓住了宗教“苦难”的矛盾性质:“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

    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研究是后来的事情,尤其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1846年),马克思开始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的和历史的现实来研究。这种宗教分析的新方法的关键,是把宗教作为意识形态的诸多形式之一来研究,换言之,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产品,作为观念、表现和意识的产品来研究,它必然要受到物质生产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制约。尽管马克思时常使用“反映”这一概念——它将几代马克思主义者引向偏离轨道的不毛之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观念是必须用各种社会关系来解释各种意识形式(宗教、伦理、哲学等等)的产生和发展,“这样做当然就能够完整地描述全部过程(因而也就能够描述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了)”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页次:2/10页   转到: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战后日本“政教分离”原则下的政治违宪——以自民党与统一教的关联为例 \赵刚
摘要:2022年7月8日,日本宪政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行刺者是一位深…
 
主教制度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时期的国家建构 \赵博文
摘要:英国宗教改革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都铎王朝的君主们确立了一个听命于至尊…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美国国家特性中的宗教因素及对外交的影响
       下一篇文章:查理五世与德国宗教改革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