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页次:1/34页   转到:

当代人间佛教的走向 ——由宗教与社会互动角度审视
发布时间: 2013/8/1日    【字体:
作者:邓子美
关键词:  佛教 社会  
 


                                        邓子美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批判地借鉴现代宗教社会学,特别是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架构,着重就社会与宗教互动的特定层面,对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崛起的社会背景,人间佛教与「传统」佛教的异同,以及各人间佛教教团相互间关系的协调,就此展开的学术批评之应有分寸,人间佛教理论未来走向,「人间化」的佛教与其他佛教宗派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分析,以期消除隔膜,增进共识。当然,这些不可避免地受到大陆生活与学养背景的制约,不当之处,有望各方批评指正。同时,本文审慎地运用了宗教社会学的理论预设与方法论,联系当代佛教现状,因此凭借寻常的显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力求发掘出耐人寻味的意义与启示。自然,这仅属笔者的思考与一孔之见,与纯文献学或考据学的研究不同。中国学术史上历来有「经世致用」与「实事求是」两大流派,但两派的方法论恰为互补,都为中国学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字:现代佛教、人间佛教、宗教社会学、中华佛教、台湾当代佛教
 
 
                引言:世运转变与宗教转型——兼论宗教的超越性与社会性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现代宗教社会学的奠基人,他的全球性的博大眼光虽不可避免会忽视许多细节,引起许多争议,同时也使其获得了国际性声誉。其有关佛教的论述之误,笔者早已作了多方批评。[1] 但借鉴其全球性历时性的经济、社会与宗教互动的宏观视野无疑可开阔思路。换言之,以往有关人间佛教的正当性证明,多从佛学理论与佛教史本身立论,用印顺的话来说即「以佛法研究佛法」。太虚虽较多着眼世界与中国大势,究其底蕴仍不离此。这类自证,有其充分理由,但也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借鉴韦伯等学者的域外眼光,不但能使人摆脱「当局之迷」,还可使人间佛教主张获得多方面佐证。
 
  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思路为,一方面从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状况改变出发观察社会变动,进而从社会学角度看宗教, [2]从广义宗教之维俯视佛教,从佛教全局研判人间佛教;另一方面从全球看中国,从中华看台湾,辅以从大跨度的过去看当代,并根据历史与现状的座标,延伸开去,展望未来。这样能避免纠缠于细枝末节,尽可能过滤掉一些偏差,力求较为清晰平和地把握当代台湾人间佛教的走向。引言则旨在借鉴现代宗教社会学,提供佛教现代转型之必要的理论说明。
 
 
  一、宗教与世运转变
 
  当代世界大势——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大潮不可阻挡。它把自己的触须伸向全球每个角落,迫使每个国家、民族,以至个人与「族群」(如寺院僧尼)改变着以往的生活样式,从而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包括宗教信念。它带来剧烈的社会变迁与动荡,也造就了空前广泛丰富的社会及宗教教派发展的机遇。
 
  从历史看,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一体化从来就以多元展开的方式向前推进。以地域而论,重心首先在义大利的地中海沿岸,然后转移荷兰、英国,席卷欧洲大陆。中国开始感受这股大潮的影响大约至少在明末清初,此后历经抗争与顺应的反复,至2001年11月,海峡两岸同时加入WTO,终于与这股大潮合流。这只不过是市场经济全球化迫使每一个民族如不甘于被淘汰,就不得不接受市场经济规则的最近体现。日本也曾在17世纪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与之抗衡,仅保留了与荷兰的贸易渠道;[3]19世纪后期,日本民族猛醒而急起直追,但至今仍未摆脱大起大落的历史命运。美国则自20世纪始,牢牢占据着市场经济的中心地位。以产业而论,从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绿色革命」,直至服务业方面的「资讯革命」与金融一体化,也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中心。概而言之,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通过各民族、各产业等多方面的多元竞争得以体现,多元竞争也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页次:1/34页   转到: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怡乐老人之家的建立与现状
       下一篇文章:宗教信仰与世俗权力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