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广东妈祖信仰及其流变初探
发布时间: 2016/1/22日    【字体:
作者:李庆新、罗燚英
关键词:  广东 妈祖信仰  
 
 
妈祖信仰本是福建东南沿海的地方神灵信仰,因海运而兴,经宋、元、明、清各代朝廷敕封,列入祀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海神。粤闽山水相连,是妈祖信仰向外传播的最早影响地之一。自宋代始,妈祖信仰随闽人入粤,在粤地流播,濒海地区及海岛陆续兴建妈祖神祠,粤人敬奉妈祖之虔诚不亚于闽人,“广人事妃,无异于莆,盖妃之威灵远矣”(宋刘克庄《到任谒诸庙·谒圣妃庙》)。降至明清,粤地天后宫林立,妈祖信仰从“点”、“线”发展到“面”,成为广东最富影响的民间诸神信仰之一。
 
广东作为妈祖信仰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此早有关注。不过,据现有研究成果看,广东妈祖信仰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拟从人口迁移与文化融合角度,探讨闽人南迁与妈祖信仰入粤的关系,概述粤地各区妈祖宫庙的分布,呈现其作为外来信仰在流传中与本地文化的合流及其在粤地“被创造”的嬗变过程与特色,展示民间草根文化在基层社会信仰与文化发展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力量。
 
一、闽人南迁与妈祖入粤
 
宋代,因战乱、人口膨胀、经商贸易等原因,国内经历多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大批北方人士向南方迁移。东南沿海的福建一方面接受南迁的北人,另一方面又向邻近地区输出人口。宋代福建人多地少,闽人素有海外经商谋生传统。往南进入广东的闽人也不在少数,故而在广东沿海地区和海南形成操闽南方言的居民群体。
 
福建与广东地理相邻,复有海道相通,两地关系极为密切。与漳州地理上比邻、“风俗大同”的潮州是闽人入粤的第一站。不少福建人沿着海道继续南进,进入粤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远及粤西沿海和海南。史书记载,粤西化州“以典质为业者十户,而闽人居其九”,雷州“海道可通闽、浙,故居民富实,市井居庐之盛甲于广右”。由于从陆上赴琼州必由雷州海康或徐闻,故雷州实为闽人经陆路赴海南之中转站,况且其海道通闽浙,闽商航海往返于海南,又多经雷州,于是闽人在雷州客居至多。宋人周去非曾提及钦州民众有五种,其中“射耕人,本福建人,射地而耕也,子孙尽闽音。”
 
宋代由海路进入海南的福建人,从事经商或农耕,不少深入黎地,与黎人杂居。宋人范成大指出:海南四郡黎地,“闽商值风水,荡去其赀,多入黎地,耕种不归”;又谓:“熟黎贪狡,湖广、福建之奸民亡命杂焉,侵轶省界,常为四郡患。”周去非称:“海南有黎母山,内为生黎,去州县远,不供赋役;外为熟黎,耕省地,供赋役,……熟黎多湖广、福建之奸民也。”赵汝适亦谓海南黎地“去省地远者为生黎,近者为熟黎,各以所迩隶于四军州。……闽商值风飘荡,赀货陷没,多入黎地耕种之”。
 
除了海路之外,亦有不少福建移民经由陆路大庾岭道进入珠江水系,进而散布岭南各地。据《永乐大典》所录《南雄路志》记载,南宋宁宗时期,粤北韶州地区已有妈祖行祠数座。这些妈祖行祠应是由陆路进入广东的福建移民所建。
 
明清时期福建与广东联系更加紧密。闽省缺粮,南北资于粤、浙,闽商入浙、粤贩米者也不少。明人曹履泰说:“闽地谷少人稠,专取资于粤,商人扬帆而来,倍获而去。”闽商在广州、澳门等地经营贸易,势力强大,明末“聚食于粤,以澳为利者,亦不下数万人。”明清在广州、澳门经营对外贸易的行商,不少来自福建。在粤西的一些新兴港埠,不仅形成闽人聚居的街区,而且建立福建会馆。隆、万年间兴起的海港高州梅菉墟,是粤西米运销福建的中心,号称“雷琼通衢”。漳州人在该地有大量的生意,至今仍有一条街名为“漳州街”。湛江市赤坎区也是闽人聚居之地,形成著名的福建街、福建村,当地原建有规模巨大的福建会馆。
 
闽人不断进入广东沿海城乡,也把方言习俗、民间信仰等带入粤地,影响最大的是妈祖信仰。明清时期,粤地妈祖祠庙纷纷兴建、重建,充分体现其在粤地影响之广,妈祖祠庙分布概况详见下文,此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妈祖信仰在粤地的广泛传播,妈祖逐步“排挤”粤地原有海神。以伏波将军信仰为例。历史上的伏波将军有二,一为西汉路博德,一为东汉马援,二者皆因平息岭南叛乱而官拜伏波将军。粤人感其德,嘉其名,祀以为海神,两广及越南多有建祠祀之。古代雷州半岛、海南地区是伏波信仰的核心区之一,雷、廉、钦、琼诸州皆有伏波祠庙。越南河内视马援为“城隍神”,并于白马庙供奉马援。妈祖入粤后,在粤西沿海及琼州广为传播,与粤地原海神伏波争夺信众,二者势力出现消长。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尚言:“凡渡海自番禺者,率祀祝融、天妃,自徐闻者,祀二伏波。”及至清中叶张渠《粤东闻见录》则称“今雷琼渡海者率祀天妃、龙王,而不及伏波”。可见,清代妈祖与伏波神在雷琼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势力消长。
 
二、粤地各区妈祖宫庙分布概况
 
1.粤东地区
 
粤东地区紧邻福建,是广东主要闽南方言区,妈祖信仰当在宋元时便已传入,据明末成书的《东里志》载:“天后宫,一在大城东门内;一在柘林守备营后;一在深澳,宋时番舶建,时加修理一个,……皆祀天后圣母之神。凡航海者必谨事之。”
 
目前,潮汕地区比较著名的天后宫多建于明清时期。位于汕头市光华埠的妈祖宫,明洪武二年(1369)建。位于汕头升平路头老妈宫,建于清嘉庆年间,光绪五年(1879)重修,是汕头开埠早期建筑,船商、行商于此聚集交易,故在海外汕籍华侨中颇有影响。浅澳妈祖宫,位于陆丰碣石镇浅澳村,康熙初年建,道光十三年(1833)重修。此乃明清时期碣石卫所在地,旁有碣石炮台,康熙五十六年(1717)两广总督杨琳督建粤东八炮台之一,道光年间移筑新炮台,于原炮台基址上重修妈祖宫,成为粤东唯一一座由军方主持集资建造的天后宫。据黄挺先生对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南澳等县地方志记载的统计,该区妈祖庙(天后宫、天妃宫、娘妈庙)有35座,其中海阳1座,潮阳8座,揭阳2座,饶平2座,惠来1座,澄海8座,南澳13座。
 
除去粤东沿海之地,粤东山区也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据清光绪《嘉应州志·祠祀》记载,嘉应州(今梅州)城乡祠祀妈祖的天后宫(庙)共计11座,其中位于梅江与松源河交界之处的松口镇有一座天后宫,位于松市下街,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松源河上游的松源堡(今松源镇)也有两座天后宫,一座位于怀仁市,另一座位于峡峰。粤东山区的妈祖信仰应是自潮汕地区沿韩江上行至梅江、松源河传布的。《永乐大典》所引《三阳志》对宋代潮州东、西、南三面的铺驿记载较为详尽,而称北面“北路山径崎岖,便于舟行,并无铺驿”。元朝韩江交通得以进一步拓展,上引《三阳志》记载元代铺驿正好是沿韩江北上。明清时期,韩江更是成为粤东、闽西和赣南的交通大动脉。这都为妈祖信仰由粤东沿海传入山区提供了前提条件。宋代以后,妈祖在保护航运方面尤为灵验,其影响也从海运渗透到内河航运,进而在内河航路沿线建立祠庙,以满足船工、排工、商人等不同人群的需要。
 
2.粤中地区
 
粤中珠江三角洲水乡地带是南海神祝融(洪圣公)、龙母信仰的中心,不过,妈祖也占有相当地位。宋代曾在广州当官的闽人刘克庄谓:“广人事妃,无异于莆,盖妃之威灵远矣。”清卢燮《福建天后元君庙碑记》载:“惟吾天后圣母元君笃生于湄,济人利物,自宋元以来,凡薄海内外庆安澜歌而利涉者,无不托庇焉。故历朝褒封,普天享祀,而后固福人也。以福人而祀福神,尤为礼缘情尽。况岭南为域中一大都会,吾乡之仕宦及为商为贾,得享波平浪静而无惊者,莫不藉圣母之福祐。”
 
定居广州的闽人固然崇拜天后,广府人亦认为广州毗邻福建,近水楼台先得天后庇佑。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梁怀文《重修天后庙碑记》云:“粤为海国,多祀天后者。”同治五年(1866)冯廷熙所撰《重建城北天后古庙碑记》谓:“夫神之德,无所不在。神之功,无刻不昭。矧穗城与闽越接壤,尤为灵爽,实式凭哉。洪惟我后覆帱无私,覃敷有象,护国则河清海晏,庇民则物阜财丰,胞于遍乎苍生,怀保深于赤子,无怪千秋俎豆,万户香烟,肸蚃攸隆,明禋用洁者矣。”粤中地区的妈祖祠庙颇多,屡见记载。以南海一县为例,据同治《南海县志》记载,南海县有天后庙17座,宣统《南海县志》又增录天后庙8座。这25座天后庙多分布在乡里,可见妈祖信仰在粤中地区已渗透到乡村之中。
 
粤中地区比较著名的天后宫为新安县赤湾天后宫,据称建于宋代。明永乐八年(1410),宦官张源出使暹罗,经珠江口的赤湾时,祭祀天妃庙,出使顺利归国,于是捐资再建殿宇,以感谢天妃的庇佑。此事亦见于天顺八年(1464)翰林院学士判广州府事黄谏所撰《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天妃行祠,海滨地皆有,而东莞则有二。一在县西百余里赤湾南山下。……永乐初,中贵张公源使暹罗国,先祀天妃,得吉兆,然后辞沙。天妃旧有庙,公复建殿宇于旧庙东南。”其后历代重修扩建,使天妃庙越来越大,成为是粤中地区最大的天后宫之一。前引清人梁怀文《重修天后庙碑记》便称:“省垣而外,新安赤湾沙庙为最。”由于赤湾地理位置重要,过往航船驶向外洋,朝廷使臣出使东南亚各国,出海前必定停船进香,称为“辞沙”。清人范端昂载曰:“新安赤湾沙上有天妃庙,背南山,面大洋,大小零丁数峰壁立为案,最显灵。凡渡海者必祷,谓之辞沙。”赤湾天后诞是粤中地区最为重要的神诞之一,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这天,香港九龙的水陆居民也前来贺诞。
 
3.粤西地区
 
粤西沿海居民不少来自福建莆田、漳泉地区,妈祖信仰时代久远,而且十分普遍,不少祠庙得以保存,至今仍香火鼎盛。雷州天后宫,位于雷州市雷城镇南亭街,又名龙应宫。初建于南宋,明清两代重修。明代正统年间,郡人御史李璿撰《天妃庙记》载曰:“雷州密迩大海,旧有行祠,创于南亭,岁月深远,风雨飘零,往来谒使,弗称瞻仰。邑侯胡公文亮见庙倾废,发心而鼎建之,更名曰‘雷阳福地’。”可见妈祖庙创始于雷城南亭街时为“妈祖行祠”,是闽人初迁雷州时随行供奉妈祖的祠宇。后此庙又迁建夏江,庙额“天后宫”。现有建筑为清道光年间重修,院落式布局,有门楼、前堂、拜亭、后殿和配殿,宫前有戏台。雷民多闽人,故门联云:“闽海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宫内有明清碑刻10余通。
 
又据邓格伟先生的调研和不完全统计,阳江、湛江、雷州等地见诸历史记载的天后宫有88座,其中湛江市6座,徐闻县19座,雷州9座,遂溪6座,廉江5座,吴川8座,电白5座,阳江30座(今存13座),不少天后宫至今仍香火鼎盛。
 
4.粤北地区
 
粤北地区是闽人陆路入粤第一站。南宋中期,妈祖行祠便出现在粤北韶州地区。《永乐大典》所辑《南雄路志》记载:“灵惠助顺显卫圣妃庙,在门外石桥南。本莆田人,死而为神,乾道间显灵。嘉定庚午(1210),郡守赵公善偰以江西峒寇累犯境内,遣官吏往韶州迎香火,新创行祠于此,以祈护祐。”据此可知,南宋嘉定以前,韶州已有妈祖行祠。嘉定元年(1208)峒寇之乱起,并数次侵扰州境,赵善偰遂有迎香火于南雄新创行祠之举。南雄妈祖行祠的建立主要是护佑一方,抵御寇患。妈祖因此成为粤北地区的地方保护神,而非航海保护神。
 
妈祖的地方保护神形象在粤北地区一直延续至清代。曲江城北凤翅角天后宫所奉妈祖亦是曲江城的保护神。光绪《曲江县志》载:“咸丰四年洪匪窜扰,官绅诣庙,奉神行像于北门城楼。贼每见串楼中有神来往指挥,遂奔溃。事平,卜请回庙,不协,遂因城楼立龛以祀。”又据同治《韶州府志》卷19《坛庙》所载,清代粤北地区的曲江县、乐昌县、仁化县、翁源县、英德县皆建有天后宫。
 
5.海南及南海诸岛
 
海南人崇奉海洋神灵,名目甚多,包括海龙王、伏波将军、海神娘娘、妈祖、水尾圣娘(又称南天夫人)、冼太夫人、木头公、兄弟公(又称108兄弟公、昭应公)等。由于海南民众不少来自福建,属闽南方言系统,对妈祖信仰情有独钟。海南渔民远航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以及东南亚诸国,在启航前和归航后都要举行祭神仪式,祈求妈祖、兄弟公等神灵保佑。逢年过节,也有祭拜。据现有研究可知,明清海南岛上共有妈祖庙47座,除4座元朝所建外,其他43座均建于明清时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或江河交汇处。足见海南岛信奉妈祖之盛。
 
1974—1975年,广东省博物馆与海南行政区文化局在西沙群岛进行两次文物调查,考古人员踏遍群岛的绝大部分岛礁沙滩,发现我国渔民从秦汉到清代的居住遗址和遗物。在赵述岛、北岛、南岛、永兴岛、和五岛、琛航岛、广金岛、珊瑚岛和甘泉岛,就发现有14座渔民建造的供奉娘娘、“兄弟公”的神庙;在中岛、晋卿岛、金银岛等地,也有遗存。其中供奉娘娘的神庙应包括供奉妈祖的神庙。这些历史遗物、遗迹不仅对研究南海交通有很高价值,而且证明自古以来南海岛屿就有中国人生活乃至短暂居留,妈祖信仰等海神信仰也被带到了这些岛屿之上。
 
三、广东妈祖信仰的流变及其地域特色
 
妈祖信仰经历了从民间神灵到国家正祀神明的历程,从宋代到明清,妈祖的地位不断上升,国家的褒封、佛道两教的附会和民间的崇信起到了重大的合力作用。宋元时期朝廷22次赐封,明代2次赐封,清代55次赐封,还有历代各地大小官吏的无数次褒扬,使妈祖迅速走出“民间淫祀”阴影,变成官方承认的国家正神,进入祀典,成为天下长久崇奉的海洋神明。明代道教把妈祖信仰与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相结合,佛教与民间宗教也促使妈祖信仰与观音菩萨合流,进而推动了官民认同、多种神性相混合的妈祖信仰在中国南北乃至海外华人社会的传播。
 
沿海社会既是海洋信仰赖以成长的天然沃土,也蕴含着改造这些信仰的内在力量,妈祖信仰在沿海地区传播过程中,民间力量在“造神运动”中不断对崇拜对象加以改造,不断赋予新神通,把“妈祖”变化出许多与原来信仰不同的异象,因而妈祖信仰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常表现为传承与变异并存,异乡必定殊俗,各地大大小小的妈祖信仰系统,往往表现出同中有异、异彩杂陈的地方特色。
 
广东沿海地区普遍存在佛、道、民间杂神多神并祀的现象。广东的妈祖祠庙除奉祀妈祖外,或将其他神灵安置在一起同受供奉,或在天后宫旁另建殿宇,奉祀其他神灵。例如番禺石楼镇胜洲村文武庙所存光绪十年(1884)《重建天后宫文武庙碑记》记载,清咸光间重修文武庙,并祀天后元君、文武二帝,观音菩萨。澳门天后庙有一乾隆二十八年(1763)万(炉铸造、杜亮海、萧协兴等供奉铜钟,上有铭文“沐恩众信弟子虔铸洪钟一口,重壹百余觔,敬在盐竈湾康公主帅、天后娘娘案前,永远供奉洪圣大王。”近年来,笔者多次前往粤西调研,在雷州附城乡发现清代所建天后宫,旁边另建有“镇南庙”。湛江市麻章区通明村乃明代白鸽水寨所在地,万历十四年(1586)建宣封庙,祀天妃,庙后建有关帝庙。雷州有“三婆”合敬的“天后宫”,也有独尊妈祖的“天妃庙”,还有妈祖与众神合一的“列圣宫”。
 
粤地各区的妈祖信仰以粤西闽方言区最有特色。过着半农半渔生活的雷州半岛居民,大多来自福建莆田、漳泉地区,对妈祖的崇拜最为热烈。笔者在历次粤西调研中发现,粤西妈祖信仰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民间力量的改造,不仅出现某些形象转换,而且信仰内涵也有所增添。高州沿海崇拜的妈祖与本地广受尊崇的另一位大神冼太夫人(诚敬夫人)混为一体而难分彼此。在雷州半岛及其附近濒海地区,妈祖还有两位义结金兰的妹妹:日月灵通招宝夫人、青惠夫人,雷州人合称这三位女神为“三婆”,供奉“三婆”的天后宫称为“三婆庙”。
 
有关“三婆”的来历,雷州半岛的民间传说极富想象力。2009年2月4日晚,时值春节,笔者与澳门大学安乐博教授、湛江市博物馆陈志坚馆长在雷州市考察,在原天妃庙故址南亭街搭建的天后圣母祭台旁边,发现1995年夏江天后宫文物组、理事会制作的《青惠夫人简介》,大意为:“青惠夫人是沙皇俄国的一位文武双全的公主,名青青公主,约生于宋太宗元年丙子年农历七月廿一日。传说青青公主是九天玄女降世,天生聪颖,才智过人,心慈眼慧,善良惠泽,兼有神仙托化,玄法奥深,受命出使汴京,途中正值金兵犯宋,公主助宋攻金,自此宋金干戈平息数年。宋真宗皇赐封公主为青惠公主,传旨建青惠宫。公主流连忘返,一度三年,救助过无数朝野官民,华人号为‘救国保民神仙’。宋真宗八年,青惠独自在高山上游玩,不慎跌落,为南海女神林默(天后圣母)、日月灵通招宝夫人所救,三人就地结为姐妹,林默为大姐,招宝二姐,青惠三妹。公主回国后,传闻数年悄然升天,宋皇得追封为青惠夫人,并立青惠庙。自此,后人常见三位女神在海上或陆地显圣,慈心救助黎民,各地续建三座宫,祈求保佑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后称为三座圣母。”这个民间传说其实是多个传说的结合,既有九天玄女传说的因素,又有妈祖传说的成分。尽管其中的相关史事存在明显的时空错乱,荒诞不经,然而从中仍可探寻粤西妈祖信仰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痕迹。
 
事实上,妈祖传入粤西(包括今广西北部湾沿岸地区和海南)后,更多以“阿婆”、“三婆”形象在民间受到膜拜,甚至在越南会安古港等华人聚居区,粤籍华人也称妈祖(天后)为“阿婆”,与闽籍华人直称“天后”有所不同。我们认为,经过粤西民间传说的塑造和传衍,“三婆”逐渐成为“妈祖”的代名词,深深扎根于社会基层而深具民间本色,比官府祭祀的高高在上、威仪万千的天后崇拜更具有亲和力,以至于粤西妈祖信仰可以隐约划分为既有重合又有区别的两大系统:民间系统的“三婆”和官方系统的“天后”。
 
值得注意的是,粤西海域盛产珍珠,自汉代以来,采珠便成为濒海居民以海为田的重要生计。妈祖信仰传入粤西后,妈祖因其神性而成为采珠人崇奉的神灵。明代涠洲岛海域有珠池八处,切近广东雷州、廉州二府。涠洲岛上便建有天妃祠。万历年间,官兵对来自新安、顺德、东莞等地的、在涠洲岛海域非法采珠、海上流劫的“奸徒”进行清剿,事后决定迁走全部岛民,涠洲岛妈祖神像移祀雷州夏江天后宫。具见万历十五年(1587)邓宗龄《重修天妃龙应宫记》所载:
 
雷阳故有天妃祠[指夏江天后宫],去南渡可十里许。天妃于海神最灵,诸渡海者必走谒祠,问吉凶,或中流难起,则舟人匍匐叩神,望亦光荧荧,薄帆樯,则神来也。舟人无恐矣。以故滨海在在置祠,而涠洲有焉。涠洲孤岛,立起海中,沃壤而邻于珠池。亡命□□,辄掺大艇,阑入剽窃,则居民载牛酒、酏糈饷之,神恶其弗率也。时见梦于居民曰:“若不捕奸,而久以□□罪浮于奸,若不悛大瞒且至,吾不能为若庇矣。”涠洲民惴惴大恐。而监司少□王公、参军陈公廉得□□谓:“全粤何赖于撮土,而令之延蔓以种祸,宜罢之便。”乃以事白制府吴公,请□□涠洲税,而徙其民□□地。吴公报可,遂遣材官,具□□载之。材官以告神,神欣然从也。奉其像与□□子弟俱来,悉入郡祠□,而梵宇湫隘,且就颓圮,无以妥神灵。王公乃谋于郡守周公、郡丞赵公、郡倅傅公、司理郑公、□海康尹陈公,益拓故址,撤其旧而新之。议成,诸公捐金佐费,而以赵公董其役。方鸠之店,择辰举事,而大风猝至,海上波涛,人立大木千章,逐巨浪至,皆闽南杉材,孔良丰硕。诸公相顾动色,谓神力也。
 
这次涠洲岛妈祖移祀显然与明代粤西官私采珠矛盾有直接关联。尽管如此,妈祖信仰在涠洲岛并未就此终结。随着明末清初涠洲岛的民间垦殖的兴起,妈祖信仰也随之复兴。这个以渔民(采珠人、疍户)为祭祀主题的信仰传统延续至今。2010年1月笔者等前往涠洲岛考察,见到三婆庙座落在一个经历波浪、海流、潮汐侵蚀而形成的巨大海蚀悬崖下面,最早供奉神像的地方是个岩穴,后来才移出岩穴外,靠近海边平地。庙前尚有嘉庆廿五年(1820)两广总督百龄所立示禁碑。庙内供奉三婆神像上方高悬“涠洲三婆,神光普照,平安大著”锦幛。而在涠洲岛民的解释中,涠洲三婆庙自清初重修后一直留存至今,并被赋予“护民”的神性。
 
不过,在妈祖信仰传入前,涠洲岛海域及其附近沿海地区是否存在海洋神灵?这片海域的主人——主要是以渔猎、采珠为生的疍民——是否像陆地的人们一样,拥有自己崇拜的神灵?答案是肯定的。晋人刘欣期《交州记》记载:“合浦围洲有石室。其里一石如鼓形,见榴木杖倚著石壁,采珠人常致祭焉。”显然,当地珠民早就有崇拜石、木神灵的习惯,这个石室可能就是现在三婆庙的所在地。是否可认为,在妈祖信仰传入前,涠洲已有本地神灵,妈祖信仰传入后,两者被创造性地汇合一起,逐渐衍生出岛民习惯称呼的“三婆”?换言之,粤西三婆是否就是披着“妈祖”面纱的本地神灵?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尚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粤西的三婆信仰还影响了澳门的三婆庙创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居住澳门的铁城郑上攀率众前往海南清剿盗匪,在雷州白沙港,赖清惠三婆保佑,歼灭匪徒,众人力求郑上攀将清惠三婆迎到澳门龙湾,建三婆庙永供祭祀;后来清惠三婆屡次显灵,帮助澳门民众度过难关,详见咸丰九年(1859)澳门永安堂众渔商船值事立《重修三婆庙碑记》载。关于澳门三婆庙创建始末,同治三年(1864)郭裕堂所立碑石《三婆庙碑记》也有叙及:
 
伏以神威显赫涠州,早著声灵。母德覃敷海角,咸瞻惠泽。此三婆之庙,商民渔户,各处捐资,立庙于前,而龙头环中客商渔蛋,复为择地创建,藉为保护,以供香火者也。
 
直至今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期,雷州半岛沿海乡村及海岛都会举行盛大的游神祀典。较为著名的有雷城夏江天后宫的“三月春”、津前天后宫的“大拜坡”、南兴“三月市”、井尾坡“阴阳市”、遂溪县江洪镇的妈祖诞“游坡”等,其余如乌石港、企水镇、遂溪县乐民城村、徐闻县东莞村、东海岛东头山岛村皆会举行祭祀、巡游活动。这些妈祖诞期的祀典和民俗活动呈现了流布雷州地区的妈祖信仰所形成的地方文化传统的现状。
 
最后,本文据湛江市博物馆陈志坚馆长提供的雷州半岛各地实地考察资料,择要介绍如下:
 
1.雷城“三月春”
 
雷城夏江天后宫,每年妈祖诞期农历三月廿三日期间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仪式,称为“三月春”,具体程序如下:
 
(1)封斋。三月十九日开始封斋,先请道士诵经文,赞颂妈祖功德无量,护国庇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物阜年丰,士民感恩戴德,庆祝诞辰,沐浴封斋以诚答贶酬谢。祝毕宣布封斋,即日起不准吃鱼肉之类,洗净盘碗筷匙诸厨具,开始食素三天。
 
(2)巡游。妈祖巡游雷城的队伍约1500人,有彩旗队、舞龙队、舞狮队、六国封相旗队、八宝队、飘色队、十三音锣鼓班与妈祖三宝像神轿队。
 
二十日早上,道士诵经祝酬后宣布巡游,妈祖巡游队伍从天后宫出发,经南门到东门再到北门,回真武堂安坐过夜。
 
二十一日早上,妈祖巡游队伍从真武堂出发,经南门、东门、北门,再到西门回真武堂安坐过夜。二十二日早上,妈祖巡游队伍从真武堂出发,经南门到雷祖祠拜午忏,下午2—3时回夏江天后宫,约4时作晚忏至夜12时贺寿,5个道士念经祝颂平安祈祷安宁,约1.5小时。贺寿毕宣布开斋。
 
(3)贺表。二十三日早上5时至6时半拜忏,尔后,士绅民众贺表,每关理事会贺表,道士宣读贺表颂妈祖隆恩德重,祈祷赐福永保平安,进财晋职富贵双临。
 
二十三日从早至晚士绅民众备牲品、香烛、纸宝敬祀妈祖,顶礼膜拜的信男善女摩肩接踵,约有1万多人参拜,场景十分热闹非凡。
 
晚忏道士诵经,宣读祝文,祈求妈祖永保社稷康泰,海疆靖安,人民富裕。祝毕,宣布妈祖诞辰庆祝活动结束。
 
2.津前天后宫“三月坡”
 
津前天后宫始建于正德元年,原为天妃庙,采取福主供奉方式即是家庭敬祀。选出12位福主;每一福主负责供奉一个月(第一位福主称缘首、福头),一年内由此12福主轮流供奉。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妈祖诞期举行“大拜坡”,即“三月坡”,祭典程序如下:
 
(1)三月二十日下午2时30分接驾。从福主家请接银阁妈祖宝像回津前天后宫,道士诵经文,烧香宝钱,送妈祖到神轿,居民迎接香火队、八音锣鼓齐奏,彩旗队前引。送至宫庙前暂停,福主家人持香跪拜,请妈祖出轿进庙殿。设祭品敬酬妈祖,道士诵经颂祖,赞颂妈祖灵应安境庇民功德,以及贤老、元首、福主、庙内祀奉理事人员等一年来诚心恭敬之事,祈求永保安宁。
 
送迎妈祖回宫庙端座完毕,即开始封斋﹙下午5时﹚,吃素斋两天半﹙二十一至二十三日早上﹚,二十日晚上做清厨忏,清厨忏即是封斋仪式。
 
(2)二十一日做早忏、午忏、晚忏。早忏五贡茶、酒、糖水、饭、菜,道士诵《天后圣母朝参》经等。午忏十贡香、花、烛、茶、酒、果、汤、宝、表、红,唱《入普供养》。晚忏五贡:茶、酒、糖水、饭、菜,唱《入五贡》等。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日忏相同。
 
(3)二十三日作忏。道士诵经,烧香、拜朝流、开印等,选出12位新福主,按顺序请妈祖到第一位福主﹙缘首﹚家供奉。八音锣鼓班在前,五彩旗队跟随,欢送金身妈祖到新福主﹙缘首﹚家,福主﹙缘首﹚家设香案祭品迎接,跪拜,深表敬诚。
 
3.南兴“三月市”
 
南兴三月市是南兴区域村境士民于三月二十二日举行妈祖诞辰庆祝活动的仪式。妈祖诞辰是三月二十三日,村境士民先于三月二十二日组织队伍抬着妈祖宝像神轿巡游南兴圩。巡游队伍有南兴圩天后宫、东市四境村天后宫、下田三境村天后宫等,有彩旗队、舞龙队、舞狮队、六国封相旗队、八宝队、十三音锣鼓班与妈祖三宝像神轿队,各显精彩,神乐人乐,此日圩内热闹,万人空巷。此民俗自明至今沿续近600多年,俗称“三月市”。
 
4.井尾“三月坡”
 
井尾是雷州市杨家镇的一个村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这带村境士民在井尾村后的坡地举行妈祖诞辰庆祝活动仪式。妈祖诞辰前三天封斋,男女老少均食素斋。三月二十二日子时起,这带村境绅民组织队伍抬着妈祖宝像神轿汇集井尾坡巡游拜坡,雷州半岛城镇各村境几万群众聚会井尾坡参加庆典,他们半夜三更带着用竹编的畚箕、筛、筐、篑、笠等竹器生活用具出售,俗称“阴阳市”。拜坡活动仪式延至下午2时渐渐散场而结束,此日在井尾坡购卖的竹器不会被虫咀蚀,很为奇异。井尾坡“阴阳市”民俗乃雷州独一无二,影响深远。
 
5.乌石、企水、东海等地的妈祖崇拜
 
乌石港于妈祖诞期,请道士讲公知(向神诉说原委)、八音锣鼓演奏、祭祀、赞灯、演雷剧与散口等6项程序活动。
 
企水镇于妈祖诞期举行祭祀活动,巡游,舞龙、舞鹰、舞狮等,十分热闹。
 
东海岛东头山岛村天后宫于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拜祭妈祖,全村民出动举行大巡游。每单数年﹙1、3、5、7、9﹚的八月某日﹙择日而定﹚,不超过九月,为妈祖彩新开光,做斋,隆重出游。村民不论居住何地多远,凡是建新宅入火或开业,都要请妈祖前往起居,住一夜,翌日回归本庙安座。其他港圩乡村的天后宫为妈祖彩新的时间无定期,有的几年,有的十几年,认为色彩旧老了就得换新,请道士诵经告知妈祖,彩新后择日开光,大拜祭。
 
6.雷州半岛其他地区的妈祖崇拜
 
遂溪县江洪镇于农历三月二十日妈祖诞期时举行“游坡”,即巡游镇邻近村庄。三月二十二日游港,即巡游镇内北关、中关、南关等3个关。巡游队伍由八音、飘色、彩旗、六国旗、舞龙、舞狮等组成。遂溪县乐民城村于农历三月二十二日早夜,请天妃往关帝庙就座,道士诵经讲公知做功德,开始封斋。白天﹙二十二日﹚游乐民城及村境,晚夜道士讲公知做功德,后散场开斋,二十三日早上回天后宫端座,受村民拜祭。
 
徐闻县东莞村妈祖诞期先请道士做平安忏,再拜祭,举行巡游、表演古藤牌功帮舞等民俗活动。村中有小孩出生,请神保佑,以红线串铜钱系之,谓之“绑贵”;儿童长大成人,结婚时必须请妈祖,饮酒“解贵”,即解除所系铜钱。
 
四、几点思考
 
作为民间信仰的妈祖从福建传播到广东(以及海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官方的推崇、民间的支持、文化的重塑,使妈祖信仰在宋元以后迅速向东南沿海传播,强势植入,成为粤地海洋信仰的大神。
 
宋元以后东南沿海海洋社会经济发展,福建人的外迁及其海洋活动是最关键的因素。广东妈祖信仰沿着海岸带呈“点”、“线”、“面”传播与布局,与广东的闽人居区、闽方言区分布高度重叠。文化传播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从妈祖信仰在粤地的传播及其流变,可以看到闽粤两地历史文化发展的关联性、共性与各自特性。
 
作为外来的民间信仰,植根粤地的妈祖信仰在各地传播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因时而异”,更多是“因地而异”。在妈祖信仰造神运动中,官方的力量固然重要,民间力量更为重要,草根文化的创造力、生命力和魅力在粤地妈祖文化流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为海洋文化及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妈祖信仰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效和价值,在新形势下以现代眼光与战略眼光理性审视,正视并充分发挥其正向功能,积极引导妈祖信仰及其他海洋信仰与濒海地区社会文化建设相协调,将海洋信仰纳入新时期沿海地区社会文化发展战略之中,使其转化为广东海洋经济开发可持续利用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来源:《莆田学院学报》,转自中华妈祖网,2015-12-16。
 http://www.chinamazu.cn/mzdg/wxsj/xslw20151216/29891.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从泉州天后宫看民间宗教的和谐发展
       下一篇文章:论海洋宗教信仰的“社会整合治理功能”——以舟山群岛为例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